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但还算不上一件伟大的文学艺术品。很多对于精神世界抱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将之奉为代言者的赞歌,但也不否认更多的无知自大者把它当做自欺欺人的依据,平添了太多自己的想象。事实上,这不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浪漫之作,而是一个冷眼剖析艺术天才的现实故事。
关于毛姆,我的了解仅限于他的自传性质作品《人生的枷锁》和这部小说,所以不敢评判什么,但仅我感受到的来说,他的行文如水银泻地般流畅,言辞机智精辟,常富有哲理地冷眼看世界,在嘲讽中带着些许的自以为是,足以聪明得让人叹服他的见地,也足以聪明得让所有人都能看懂,也许这就是他离大师还欠缺的那一步吧。
这部小说的书名来自英国文艺杂志针对他的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所做的文学评论,抬头仰望的“月亮”象征着理想,低头看到的“六便士”代表着现实,这样的标题预示着小说展示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又得以通过故事的主人公——以高更为原型的伟大艺术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来集中表达。
第一人称叙述
毛姆的聪明首先就体现在选择这样一种叙述方式,文中的叙述者——“我”,既是一个跟读者一样的局外人,奉行着一套普世的价值观,同时又是主人公不凡生命历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可以最大程度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我”所见到的,也是每一位读者可能所见,“我”所以疑惑的,同样也是每一个读者会问到的,“我”所持有的道德与价值评判,也会是一个读者在阅读中认同的,最后“我”所感受和思考的,将会给读者留下长远而深刻的启示,读者自然而然又别无选择,只能随着“我”步步紧跟而欲罢不能。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一流剧作家的毛姆,在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和给予读者代入感这一方面的确有着高超的技巧。
同时选择这样一个角度,既可以同主人公产生联系,又能够保持适当而必要的距离,“我”不仅是主人公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人,更是见证主人公思想蜕变和整个人生进程的亲历者,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但另一方面,“我”并不是全知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被蒙蔽的,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我”不得不去主动探求,甚至通过他人和外界去发现主人公真实的精神世界,这种与主人公的距离感无疑加强了主人公为艺术而献出一切的强大生命力的震撼效果,就像观看一卷巨幅油画,只有隔开距离才能看到震撼的美感。
艺术高于一切?
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可恶的人,但我依然认为,他很伟大。
这是来自于“我”的看法,如果你认为作者对他的主人公热爱崇拜的无以复加,那这段话就证明你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弃世间道德约束规范于不顾之人。
——他可以毫不顾及地抛弃跟自己生活17年的妻子
我已经养活了她17年,为什么不能变一变,自己养活自己?
——可以对自己的一双儿女不闻不问
他们已经好好生活了很多年,大多数孩子没这么舒坦,再说,总有人养活他们。
他们小的时候我确实喜欢,现在长大了,没什么好牵挂的。
——面对钦佩自己的才华,倾尽全部心力来帮助自己的斯特洛夫
他猛戳这位可怜的荷兰人的痛处,这种本领我绝不会钦佩。他用的不是讥讽的长剑,而是谩骂的大棒。
——甚至服从自己的兽欲,占有搭救过自己的恩人的妻子
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我只知道欲望,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取乐的工具,我没耐心让她们当我的什么助手、搭档、伴侣
——然而他满足后就抛弃了对方,女人的自杀也丝毫没有对他产生影响
布兰奇.斯特洛夫自杀,并不是因为我离开了她,而是因为她太蠢,精神有些错乱
——对于陪伴他走过生命最后旅程的土著妻子阿塔,他也有着对女人的看法
女人真是怪物,你可以像对待狗一样地对待她们,你可以打她们,打到你手疼,可最终她们依然爱你
单看看斯特里特兰这些言论,没有人会对他有什么好感,一如“我”所说,这是一个可恶的人。而回看看现实世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学术大师季某对待家人的冷漠让我们若有所思,文坛才子郭某谄媚自保为人不齿,武侠掌门金某滥情无数始乱终弃,羽坛一哥林某劈腿出轨千夫所指,这些在某一领域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却总在一些方面是个“可恶”的人,诚然,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不期望杰出的人完美无瑕,然而毛姆在小说里重点想说的明显是后一句话——“但我依然认为,他很伟大”。是对艺术、对美的无上追求使斯特里克兰抛弃了世俗的一切道德约束,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征服了他的生命,也注入了他的生命,他不在乎物质生活,可以忍受恶劣的环境不是因为高尚的情操,而是那些与他追求的东西没有丝毫关系,他自私、不在乎他人的感受与想法不是因为他太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他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中已经没有了自我,超越了自我,深深地把自己和艺术融为一体,他对自己大龄画画能否取得成就没有丝毫担心,他对自己的画作是否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毫不在乎,他不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才孤注一掷,驱使他的,是一股难以抑制的原始而本能的力量——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
这是真正艺术天才的心声,无比单纯,却也无比复杂,用全部的心力去创造和追求最极致最纯粹的艺术之美,在他们看来,艺术高于一切。然而毛姆做的,只是向读者展示这一切,应该去思索的,是每一个读者。
这里没有鸡汤
不得不说,小说的名字的确很富有鸡汤的味道,而真正读过后,我想那些一心想喝鸡汤的人怕是要失望了。虽然整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同时小说中的“我”也丝毫没有吝啬表达一些主观感受,但细细读来,你就会发现,作者并没有倡导或阐述任何一种单一的价值观,他没有告诉读者应该像斯特里克兰那样去追求艺术和美,也没有告诉我们哪些是一生中应该去做的事情,哪样的生活又应该是必须要去改变的,毛姆没有把它写成一本滥大街的人物励志小说,而是真正做了一个小说家该做的事,去还原生活而不是评判它,就如同“我”在小说里所说的那样
回头来看,我明白我描写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似乎很难让人满意,我写下我知道的事情,但他们模糊不清,因为我并不了解事情的起因
如果为了塑造一个为人类理想而历经磨难、牺牲自我的当代英雄,“我”大可以虚构一些感情变化的原因,婚姻生活的细节,内心挣扎的矛盾和功成名就的满足,可是这些能够激励读者去做一些事的元素都没有,读者看到的只是斯特里克兰骤然转变的生活,落魄难捱的境地,毫无道德的思想意识和暴风骤雨般的艺术追求,这不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的理想主义赞歌,而是一本平平实实记录艺术天才追求之路的故事,只是,故事的人物是伟大的。
致敬每一位探求美与真理的艺术家
故事的主角是为了月亮而不要六便士的斯特里克兰,这毫无疑问,然而其他的人物难道都只是作为世俗的陪衬吗?如果毛姆只是这么想那他就不是毛姆了。
德克.斯特洛夫,三流的画家,一流的艺术鉴赏者。自知天资愚笨,却在艺术的路上孜孜不倦,被他人取笑却从不上心,性格软弱,但对艺术却表现出坚韧的定力,为了资助天才倾其所有,为了爱情可以放弃自尊,这些行为本身就带着一股为艺术殉道的赤诚。的确,他的女人出轨,看到的正是他所没有的斯特里克兰的那种强力和野性,然而对于他给予的大度和牺牲她却无力承受,要说他仅仅是一个毫无个性懦弱平庸之辈我实在无法苟同,事实上,整本小说最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就从他的口中而来
世界冰冷而残酷,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必须深怀谦卑,我们必须看到宁静之美,我们必须隐忍的生活,这样命运之神才不会注目我们,让我们去寻求淳朴、善良者的爱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我们小小的角落,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勒内.布吕诺,驰骋南太平洋的船长,来自法国海军的退役军人,一个与妻子凭借双手创造生活的艺术家。事实上,这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有智慧的角色,他出现在“我”探寻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岛上最后生活的回忆之路上,给予了后者来岛的最初帮助,当然还有理解
攫住斯特里克兰的,是一种创造美的激情,这让他一刻也不得安宁,让他四处奔走,他是一个永远跋涉的朝圣者,被一种深深的怀乡之情所困扰,他体内的魔鬼对他冷酷无情。有些人追求真理,坚定不移,为了实现它,不惜将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斯特里克兰也是这样,他所追求的美等同于真理。像他这样的人我只能深表同情
而除了理解天才,这位生活的创造者也似乎洞察着生活的真相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也是个艺术家。我意识到,在我身上,也有激励着他的那种热望,所不同的是,他凭借绘画,而我是生活
美和真理并不只是那些艺术家和圣人的追求,也不仅仅只有一种途经,用心去感受,去创造,每个人都能在心中找到那个本真的自我实现之路,我想,这部小说也是在向每一位生活的艺术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