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
作者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诗解
⑴良伴:好朋友。
⑵凝情:凝神沉思。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⑶寒灯:昏冷的灯火。这里指倚在寒灯下面。思旧事:思念往事。
⑷断雁:失群之雁,这里指失群孤雁的鸣叫声。警:惊醒。
⑸远梦归: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隔年方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更增烦愁。侵晓:破晓。沧江:泛指江,一作“湘江”。
⑹好烟月:指隔年初春的美好风景。
译文
在旅馆里没有好友来相伴,
经常神思专注又忧郁茫然。
寒灯下思念着往日的旧事,
孤雁哀鸣惊醒愁绕的梦魂。
故乡遥远梦到拂晓才得归,
亲人的书信要一年才收到。
故乡的沧江月色明烟云绕,
家门前系着那晚归的渔船。
诗韵
这首诗作于作者外放江西任职之时。诗人离家已久,客居旅馆,没有知音,家书传递也很困难,在凄清的夜晚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家乡。于是创作了这首羁旅怀乡的诗篇。
首联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必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
颔联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
颈联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
尾联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臆,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
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诗人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