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了一本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之《古希腊罗马卷》。这部书我很早看过,商务版精装本,是哥哥的一部书。这次买到的却是三联版的,印刷状态没有商务版的好。我说的印刷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纸质,不够白,第二个是印刷的间隔过于密集,读起来有一种紧张感。
不过这部书很有趣,它告诉我们古代的西方哲人到底在思想着一些什么东西。它第一个介绍的是泰利士(也译为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其实是存在于传说中的一个人,所有关于他的信息都源自于他人之口,源自于一些口耳相传的资料。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泰利士为了证明有智慧的人也能赚钱,他预见了某一年橄榄油会丰收,于是租了一座油坊,结果发了大财。
这些传说中的古代希腊哲学家很热衷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他们把这个叫做“始基”。根据介绍,泰利士活动的时代比孔子和老子要早50年左右。也就是说他去世之后,孔子和老子才出生。而其他两位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基本上与孔子老子同时代,前后相差30年或者同时。这就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
泰利士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无限”,他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却认为万物的始基是空气。后来的赫拉克利特,也就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则认为万物的始基是火。
我觉得哲学讨论的根本问题应该是,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将到何处去。而古代希腊的早期哲学家眼界显然比我开阔得多,他们讨论的是这个世界从何而来,它是以一种什么方式组织构造而来,它有着怎样的运行规律。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中只有老子谈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有一个“道”在主宰着万物的运动,用古希腊早期哲学家的术语来说,他认为万物的始基是“道”。这和阿那克西曼德的关于“无限”的看法有些不谋而合。
老子的《道德经》一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的意思是说,“道”是无法描述的,能够描述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一个对象如果可以命名的话,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所以接下来的两句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在后面,老子还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他认为“道”才是这个世界的本原。关于老子的“道”,大陆很多学者认为指的是客观规律或者自然规律。我一直不这么看。我觉得老子讲的所谓道,是个超验的东西。也就是说它既不可能为我们的经验所感知到,也不可能用我们的理性所证明。老子说,如果勉强要为“道”起个名字的话,它就叫“太一”。
这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太一就是道,道就是太一。在古代训诂学中,这种方法叫做互训。如果互训的参与词都不能为人所理解的时候,这个互训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过它毕竟比“道”要稍微好理解一些,太者,始也;一者,先也。万物未有之时这个世界的原初状态。
不过,古希腊人与中国的哲学家所不同的是,前者的研究基本上是出于自己的个人趣味,他不是说这件事情有什么用处,而是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具有相当的乐趣。据说泰利士向埃及人学习几何,在一个圆里画出了直角三角形,于是为这个发现宰了一头牛献祭。还有人说泰利士的著作是以诗歌来表达的,他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多说话并不表示有才智。
去找出一件唯一智慧的东西吧,
去选择一件唯一美好的东西吧。
这样你就会箝住许多饶舌汉的嘴。
所以泰利士并不认为哲学是一种济世救民的学问,而只是个人的趣味罢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则不同,包括最具有哲学思想气息的老子和庄子,他们对于道的讨论,对于有无的讨论,其实是在讨论一种治世的方略。其他儒家也好,法家也好,大率如此。唯有一派有点奇怪,那就是名家。我对名家不是特别理解,也是很玄乎的学说,不过,与济世救民隔得有点远。
读《古希腊罗马卷》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是以奥林比亚(奥林匹克)赛会来纪年的。因为这个赛会每四年一次,所以有人说,泰利士生于第三十五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死于第五十八届赛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