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工作日。五一假期前的调整,早上表一响就呲溜一下起来了,怕睡过头,一天看了几次闹钟,生怕忘了调。每到开学的第一天,校车就无比安静,统统车上补觉……
最近两天在听李小萌的《你好,小孩》,之前在当当网上看到过,然后翻看其他书目介绍,翻着翻着就把要买的书遗漏了,正好樊登读书在分享。有一个中国家庭模式的公式叫“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很关键的因素,但是周边环境的氛围也至关重要。
“对自己的真正友好是精神独立和天赋自由”,说起来这样的话很轻松,但实际做起来确实很难。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都是一个无意间的行为,被我们捕捉到之后,反复强化,就成了他身上的一个真正的特点了。李小萌说,自己在教育孩子时也会“情绪失控”,但是一定要注意“灾后重建”,用“我”来开头,情绪就好很多。
晨会跟孩子们分享的是“有度的做自己”。当下孩子们的个性需要被释放,他们需要有自我的空间和想法,有个比喻很恰当,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很像玩耍在一片草势旺盛的草原上,看着一片生机盎然。但是,在这些草的下面可能会有些小坑,有些碎玻璃渣子会让孩子受伤,我们不可能一一全部排除这些,所以允许孩子“磕碰”,我们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就可以。而在这片草原边,挨着一个大大的悬崖,这个悬崖万万是孩子们不能过去的,所以当你看到孩子往悬崖边去走的时候,那一定要赶紧把孩子拉回来。至于生活中,什么是“碎玻璃”,什么是“小坑”,什么是“悬崖”,每个家庭定义不同,但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安全的边界是什么。不仅是身体上的安全,更是对自己行为的“安全边界”。
今天跟孩儿们聊了我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我们都是家属院,院里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孩子,门口也就那么一所小学,所以一挥手都是熟人。我们书上每天也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得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要背完当天的笔记或者课文才能放学回家。小时候我数学虽然不行,但是语文还是不错的,总会早早背完书,在家吃过饭就出去疯跑了~然后,玩儿着玩儿着就听见邻居家有个男孩儿,他的妈妈每天都在歇斯底里问“你为啥还不会背?这都背多少遍了?我都会背了!下一句!”我也挺嘚瑟,墙外就接了好几回,最后被哄跑了……
其实,对于孩子学习问题的关注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有,现在的孩子时间被各种充斥了。我记得我报辅导班是上了初中(数学实在是惨不忍睹……),那时候不想听,也不喜欢数学,但是辅导班却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我可以肆无忌惮用晚饭钱买零食),久而久之,我妈觉得效果不大也就作罢。想想当下的孩子,不知道这些辅导班是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如果是,那就太幸运了~
把时间用在课堂上,这是每天不断跟孩子在说的,可成长吧,或许真的是要撞到头,磕出血才能长记性吧。愿孩子们有所顿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