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远行的火车上,我突然想,要是时光退回到我的小学时代,担当者行动的科学点火人带我玩《好玩的科学》上面的实验,没准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的概率可能就高达百分之八十,即便成不了科学家,我也会在小学之后的学习生涯中觉得学习科学是快乐的。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幻想是无法实现的了,但是我可以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让这样的遗憾再传递到我们的下一代,让这样的幻想成为现实。不错,想得很美好、说得也很激动,玩得也很开心,做呢,怎么做呢?当然各自有各自所处的环境,各人有各人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作为一个做过学校实验员,上过小学科学课,也出来游学了几年的校长来说,我想谈谈我的看法。一般情况下,要想一开始就把未知领域和未做过的事情弄清楚搞明白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是很难的,作为乡村老师的我们也是有难度的。那我们就先在这几天的理论与实操演练的指导下先从一点一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的在做的过程中总结、反思、改进、完善,最后到达面的系统的可视化的整体呈现的阶段吧。
【解读】
具体来说,首先就是对《好玩的科学》进行细仔而全面的解读,可能有些人会说,难道我连这几本书都看不懂吗?非也,该套课程的副主编康炳钦在发布这套课程的时候虽然说他们没有一线老师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团队还很稚嫩,课程体系还不完善等等。那是人家康老师谦虚而已。恰恰是因为没有在一线长期重复而机械的填鸭、灌水式的教学经验,恰恰是稚嫩的团队才诠释了这套课程的完美之处。就是这样的一种研发状态才能突破传统的科学课程研发定势思维,以新的理念和新的初创思维把科学真正变得好玩了。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解读好这套课程它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学设计参考案背后的设计理念和运行逻辑,即便是其中所采用的实验材料以及每个实验的先后顺序安排都是大有讲究,藏有奥秘的。不断的解读它,与课程研发组对话,这也是提升我们课程开发能力的一个过程。
【玩好】
接下来就是玩了。我很欣赏《好玩的科学》研发组把玩字凸显出来,这是基于科学本身的魅力就是好玩,同时也是基于儿童玩的天性这两个逻辑起点来看的。科学你不玩,你怎么上?难道你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科学不好玩,孩子愿意学吗?难道你还想继续灌水、填鸭。我相信这几天老师在玩科学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玩的魅力了,这儿不必赘述,我想说的是怎么玩?先带着孩子玩,就按照课程编排的实验一个个的先玩起来,等你带着孩子们玩起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和老师加入进来,因为任何人都抵挡不了好玩的诱惑。在各种条件有困难的情况下就得先玩起来。没有实验室咱在操场或办公室里玩,没有实验器材,咱自己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简易的教具玩起来,如果你说语文、数学上不完,没有课时,那就在课间或课外玩起来,如果你是奶爸要带孩子,那就带着孩子玩起来,不要想一开始就完美,只有先玩起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才能达到完美。当然这种玩不是单纯的只顾玩,它是以培养孩子为目的的玩,要玩出名堂来,但也要防止为了名堂而丧失了玩的乐趣。
【研发】
当你和孩子们玩爽了,那接下来怎么玩呢?尝试着以利用本地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好玩的科学课,注意不是课程,还远着呢。因为,任何一套课程的开发都不能穷尽所有的内容,课程文本只是一种案例或特例,它是普遍适应性的,不是个性化的。当你在解读和带领孩子们玩爽了之后,你就会慢慢进入佳境找到了课程研发背后的奥秘,这时你就有了驾驭开发基于本地特色的科学课案例的能力,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也是处处有科学,处处好玩的,让师生达到从识物到化物的境界。就这样一生二,二生三,不断的积累。当你有了很多这样的课案积累以后,才有可能来思考课程的研发以及课程体系、课程完善的问题,同时有了物化的课程以后还要进行课程在使用过程中有效性的收集与反馈,这就涉及到了课程体系的评估等等更专业的话题了。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先解读好已经研发成熟的这套《好玩的科学》课程,然后玩起来,玩着玩着孩子的素养就养起来了,老师们就成长了。这就是一个从解读到玩好再到研发最后再到完善的一个科学教育闭环。希望我们的科学点火人亲自画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科学教育闭环去点燃孩子们的科学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