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不好
家长对孩子在饮食上的宠溺。
只要是不符合孩子心意,就不吃了。或者吃一顿饭,要花上十来分钟时间,没吃完就不吃了。对于孩子吃饭,要到点就吃,做什么吃什么,形成这样一个规律。不至于饿的时候吃零食,这些零食通畅都含有各种添加剂。
孩子体质太弱也会导致胃口不好
比如孩子曾经吃过什么苦寒的药,用了过多的抗生素,都会导致脾胃功能弱。如果生病时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是长期吃药性苦寒的中药,会使脸色青白,身体虚弱,胃口不佳,连长个都受影响,这是生发之气被伤害的缘故。
孩子吃某种单一的食物突然吃多了
一样东西吃多,积食,然后脾胃不和,脾胃功能下降,对别的食物就没胃口了。
吃太多不健康的食物
很多孩子喜欢吃各种零食,喝饮料,现在很多食品,饮料添加了一些人造物质,有些对人体是有影响的,甚至有的影响到现在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一旦孩子喜欢上这些食品,可能就会对主食失去兴趣,导致饮食规律紊乱,这也会令孩子脾胃受伤。
给孩子吃得过多,过好,会让孩子脾虚
孩子的脾胃天生比较弱,家长又难以掌握节律和尺度,所以一不小心就会给孩子吃得过多,把孩子伤了,造成积食。对于孩子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营养。
过多的营养,反而会营养不良,肥甘厚味将脾胃堵了,身体不吸收营养物质,结果反而血虚了。
不要把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给孩子吃,粗茶淡饭,五谷杂粮其实是最好的。
食品不安全
很多食品,饮料,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各种香精,色素。养殖禽畜的过程中添加的药物。
最干净的肉,属于羊肉会好一些。羊吃东西比较谨慎,羊肉是甘温的,吃了不上火。如果加各种调味料就会容易上火了。
对于孩子,最好吃有机安全的肉类,青菜也尽量有机的。
父母的坏情绪和压力也会让孩子脾虚
生活中的坏情绪也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危害,其实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和五行是对应的,其中,脾胃属土,肝属木,木和土是什么关系呢?木是克土的,就像大自然里树会把泥土给固定,控制住,植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的道理一样。
在中医里,肝属木,像树一样生长,如果一个人老是情绪不佳,无处生发的话,就会肝气不舒,郁结,肝就会憋闷,瘀滞,然后向其他方向爆发,这叫横逆。横着长,不是纵向长了,结果会怎么样?会克脾土。
也就是说,一个人情绪不好,一定会引起其他脾胃系统出毛病,就是这么一个关系,中医用“肝木横逆克脾土”这几个字来形容。
肝气不舒会引起身体的各种病变。肝气不舒是中国古代上千年以来中医沿用的一个词,所谓肝气不舒,就是指情绪不好,郁闷,和西医将的肝不完全是一回事。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肝是指一个具体的脏器,而中医学意义上的肝比其含义要丰富多了,它的范围要大一些。
肝气不舒(情绪失常)会引起脾胃系统的失常,在西医系统里也是这么认为的。比如说一个人得了胃溃疡,就是这个人焦虑,紧张,压力大,所以往往会容易得胃溃疡。
现代人很多脾胃不好就是焦虑,紧张造成的。有的人在吃饭的时候生气,胃就在疼,而且以后再生气,胃也会疼,这实际上就是情绪失常引起了脾胃系统的病变,是肝木横逆克脾土的结果。
所以,情绪不好,很多人会觉得胃发紧,肚子也不舒服,腹泻,这都索命脾胃实际上和情绪密切相关。
如果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他焦虑,紧张,那么这个孩子的脾胃系统就会失常,失常以后身体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就会下降,生长,发育就容易出问题,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因为脾胃没法吸收食物里的营养物质了,身体的正气就不足,正气不足,抵抗力就不足,就容易生病。
所以当发现孩子最近学业压力大了,突然上火了,然后就感冒了,为什么,就是肝气不舒引发脾胃系统失常造成的。这是能够把情绪调理好,让肝气疏达,或者稍微用点儿泻肝火的药,脾胃功能正常了,身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