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前庭院里的石榴花开了,红灿灿吸人眼球。想想就要过端午,五月,是榴月啊,“五月榴花照眼明”,容不得不打眼。
在满目苍翠中,石榴花红红的,似火在流淌,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每一朵都是喷吐的火舌。院子里那一片石榴树,满树红石榴花,就象一大匹瑰丽无比的锦缎。唯恐不知道你在开放吗?那样热烈的展示,高调的运行,怪不得武则天要以你作比呢,“开箱验取石榴裙”。相比于含笑花的内敛,石榴花仿佛就是十七八岁桃花灼灼的女孩,哪怕石榴花藏在绿枝叶中,依然明亮照眼,犹如如火一般热烈的青春不可能藏匿,从每一处处子的肌肤上散发出来。
我徜徉其中,看了这枝又看那朵,那朵朵热情好像在蔓延,噗嗤一声,我傻傻地笑出声。真想采一捧石榴花,置于我的书桌上,让它点燃我干枯的灵感。
如果以花喻人,《欢乐颂》中的曲筱绡算得上是石榴花,只要她在,就是聚焦的中心,她的敢作敢说那样耀眼干脆,火样的性格,容不得不注意到她。
红楼十二钗中,赋予石榴花的是贾元春,她的判词中“榴花开出照宫闱”,榴花鲜明红艳,谕示元春入宫封妃,耀眼非凡之至尊地位。然而“开花不及春”,元春封妃,红艳的石榴花如烈火烹油,使贾府的经济窘况雪上加霜,加速了贾府败落之结果。当然这不是石榴花的错,只能说从侧面衬托了石榴花的明艳热烈。
五月石榴花的花神,是传说中的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钟馗画像耳边插一朵艳红石榴花,表示以火样性格的钟馗做火样的石榴花神,这种诗意想象,却也有趣。
为什么会有石榴裙这种说法?为什么会有俗语“拜倒在石榴裙下”之说呢?
我询问度娘:
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古代的女子穿裙,多喜欢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出来的,因此人们把红裙称为“石榴裙”。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的填词,这是“石榴裙”最早文字记载。由于石榴裙经久不衰,于是俗语中说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就是如此吗?石榴花的火红明艳就是一切的资本吗?看来花中也同样要看颜值啊嘛。
我继续寻找,找到了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一首诗《戏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不知何故,总觉得杜甫的爷爷一定是个正儿八经的老学究,可是居然写出这样一首色彩艳丽的戏赠美人诗,真觉得有点突兀,可是也再正常不过,杜审言又不是生来就是爷爷辈啊。
还有李白的诗中“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中说的“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的“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还有武则天的“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等,无一不是脍炙人口。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都特别喜欢穿这种裙子。看来唐朝的时候,石榴裙是一种流行服饰,深受爱美女士的喜爱。正如武则天以“开箱验取石榴裙”,来唤回李治的爱,初相识相爱的时候,你那么喜欢我穿着石榴裙的样子,如今,石榴裙在箱底,它沾满了我因为思念你的泪痕。
说到石榴裙,就会想到女孩子的明艳照人。也许每个女孩的梦中,都有一件石榴裙。石榴花语为成熟的美丽,元春正符合,探春在石榴花下嘱咐宝玉,探春亦符合石榴花语的象征意义。
五月来到,开柜翻出石榴裙,如若不够明艳,那就再买一件石榴裙,在诗意的榴月,做一个“五月榴花照眼明”的女子,照亮自己,至少一个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