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事的“进度条”不再成为我的情绪按钮
今天下午,几个同事突然完成指标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打乱了我的节奏。焦虑如同潮水般涌来,我开始机械地翻找家长资源,不放过任何可能成交的机会。然而,越找越迷茫,那些看似有希望的线索,大多如镜花水月。
那一刻,自我怀疑悄然滋生:是不是我还不够努力?焦虑的情绪如影随形,让我连片刻娱乐都难以享受。没收获成果,又失去了好心情,陷入了“心理时间”的困局——明明现实中的时间在正常流逝,可内心却被焦虑拉扯,觉得每分每秒都充满压力。
好在,冷静下来后,我突然意识到,是自己目标感过强,过于在意一时的成功,反而忘了坚守属于自己的节奏。职场这场马拉松,从来不是比拼谁先冲过某个临时标记点,而是看谁能以稳定的步伐,跑到最后。
那么,如何才能不被他人影响,稳住自己的节奏呢?我总结出两点经验:
其一,精心规划工作任务。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专注将手头的每件事做到极致。同时,给每项沟通设定时间限制,比如电话沟通不超过15分钟,会议高效推进不拖沓。避免在反复纠结、无端猜测中内耗,让每一份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其二,坦然接纳结果。即便沟通与努力都做到位了,若进度仍有差距,也不必焦虑。给自己划定梳理资源的专属时段,比如每天下班前半小时,从容不迫地整理思路、整合资源。切记,别让现实的钟表时间,被焦虑扭曲成无尽煎熬的“心理时间” 。
生命本就是一场奇妙的旅程,沿途的风景与终点的成就同样值得珍惜。往后,再遇到同事陷入焦虑,我想我会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对方:“别着急,别害怕,当我们竭尽全力,惊喜自会不期而至。”而这句话,也将成为我提醒自己的箴言,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慌不忙,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