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讨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孙吴为何要建都南京呢?实际上不止是孙吴,后面的东晋、宋、齐、梁、陈这些南朝政权都是建都南京的,南京也就因此成为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六朝的首都。
但其实孙吴后面的政权都是继承孙吴在南京的基业而已,创建一个都城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刚刚开始创建的时候,人力物力都是很大的问题,而且对于这些割据一方朝廷来说,北边面对着中原王朝的威胁,内部也不稳定,所以对后面的六朝来说因袭孙吴的南京旧都就比凭空兴建一个首都要好的多了。
所以在这六朝之中,只有孙吴这个第一个建都南京的割据朝廷有加以研究的必要。那我们就要问了,孙吴为什么建都南京呢?我们都知道自秦汉以来长江中下游的都会本来是在苏州,后来迁徙到扬州的,这方面看秦朝会稽郡的治所和汉初发动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的都城就清楚了。
那为什么孙吴还要放弃这两个自古以来富庶的都城而选择南京呢?我们要知道,孙策一开始在江东创业的时候对岸还在孙吴的敌人陈登手里,所以不可能建都扬州。那又为什么不把都会建在长江的上游,以便进取呢?
其实这也是孙吴立足江东之后他们的发展方向,鲁肃曾经给孙权的战略规划就是认为第一步应该是“鼎足江东”然后“以观天下之衅”。在建安五年天下混沌,群雄割据的时候,鲁肃就已经看到了天下是没有这么快能够统一的。
对于如何鼎足江东,鲁肃又给出了具体的方案。第一步就是要剿灭黄祖,然后占领荆州。第二步是进军西川,夺取益州。第三步是建号称帝,待天下有变出兵北伐统一天下。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到孙吴出兵攻打荆州的时候,敏感的曹操意识到,如果孙权能够占领荆州则会对他构成威胁,所以曹操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公元208年曹操亲自带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一路势如破竹,当时荆州牧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刘备败走逃往夏口。
曹操则从襄阳直下江陵收服数万荆州俘虏之后顺江而下到达赤壁,这个时候上游已经被曹操占据,由于唇亡齿寒的原因,孙权听从了诸葛亮和鲁肃的建议,联合刘备,冒险一战,这也就是赤壁之战了。
这一战胜利之后,上游的形势虽然稳定了,但是如果想要问鼎中原,则必须要得到荆州的治所襄阳才可以,但是这个时候在经历了战争之后的荆州破败已甚,疲敝已极,庞统劝刘备进取益州,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荆州“荆土荒残,人物凋敝”这个最大的理由。一直到曹魏政权建立之后,袁淮尙都想放弃襄阳这个地方,可见当时荆州的破败程度是根本无法作为一个首都的,更无法作为一个进取的根据地。
所以当时如果孙吴全力攻取襄阳,曹操必定全力守卫,然而孙吴就算得到了以当时荆州的破败程度也无法防守。所以后面孙吴虽然得到了荆州却并不想向这方面发展,孙权曾经也曾建都于武昌,后来又回去南京,其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荆州实在无法作为进取的根据地。
得不到长江上游,那只能在下游求发展了,在长江下游想要向北发展,就必须要拥有徐州。关于这个问题,孙权在袭击关羽之前也曾经和吕蒙研究过,到底是先取徐州还是先取荆州,这两个方案哪个更有利?
吕蒙就回答说:“徐州没有重兵把守,你要是想打下来是很容易的,但是徐州易攻难守,打下来之后就算有七八万人都不一定守得住,还是占据长江沿岸比较有利。”所以孙权才决定袭取荆州。可见在下游方面,孙吴想要进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是曹魏在这一地区给的压力就很重了,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顺流东下,不过就是图方便,这也是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要剿灭东吴,在取得蜀地之前,自然是从淮南也就是现在的安徽进兵是最方便的了,也就是从安徽的巢湖水路进入长江。所以曹操赤壁之战之后曾经四次攻打孙十万,分别是建安十四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一年,都是从这个方向来的。
而孙权想要抵挡,必须在濡须口一带,濡须口的位置在今天安徽省无为县东北一带靠近长江入口的位置,这个地方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和战略地位,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谓的“濡须口”,就是濡须水注入长江的进水口,汉末三国时期,吴、魏两国在江淮地区的军事对峙都是在此展开的,曹魏一方的军事重镇在以合肥古城为中心的周边一带,其中包含有巢湖、巢县等地域;而孙吴的军事重镇则在以“濡须口”为中心的周边一带,其中包含有当时的濡须坞、东关等地域。曾经有人明确指出,只要魏 人不过“濡须”地带,吴国便可高枕无忧。由此可见濡须口这一带是东吴的命脉所在。
之所以建都南京,则因和这一带声势相接,方便守卫和指挥。而且南京旁边的镇江和扬州又相对,曹魏也是可以从这里攻打东吴的,曹丕后来就曾经御驾亲征,在此处伐吴,所以这里也不可以不防。建都南京和镇江也很近,所以建都南京可以形成左顾右盼之势,既可以防备濡须口一带,又可以防备镇江一带。
这就是孙权不建都苏州而建都南京的原因,就是一时的军事形势决定的,像东吴这样的小国寡民之国,建都之处要争取出入于数百里之间,离要害位置以及主要威胁要接近,从而便于指挥调度。而大一统就不一样了,必然要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区,方便制驭全国。
然而东吴虽然能通过地理位置暂时苟且偷安,但是到了司马昭灭掉蜀汉之后,从巴蜀之地顺流而下,直接水陆并进进攻东吴,东吴无论把都城建在哪里也都无力回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