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易仁永澄《个人成长的本质研究》及《管理效果公式及精进应用》文章的感受及思考。
一、个人成长的本质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这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爱学习爱进步的人们都在渴求成长,那么个人成长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文中给出的答案是“个人成长的本质是个人价值的积累、从价值现状到价值目标的过程。”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是以价值的等价交换为基础维系的,所以成长为更好的人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就意味自己要能有更多的价值以便进行交换。
或许因为工作、家庭或者个人兴趣,很多人想要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成长,但是发现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但是好像成长的效果却甚微,于是失望放弃的大有人在,迷茫困惑却还在继续探索的更是感人。想想自己学跳舞就是出于兴趣,学习代码重构就是出于工作需要等等。但是学了一圈回头看看自己的能力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提升。每当别人提出你能提供什么资源的时候我常常是一脸懵逼,同时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模糊,有劲儿不知该往何处使。
二、管理效能公式
为什么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经过学习却没有明显的成长呢?问题就出在没有抓住成长的本质进行有效的价值积累。如何进行有效的价值积累就必须要提到自我管理了。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个人价值积累的效能。文中提到“管理是为了投入成本解决问题来获得当下和长远利益的一种方式”。那么自我管理就是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解决自我成长相关问题以获得价值积累的方式。无效的自我管理就是投入成本却没有解决问题,或者解决了问题却没有价值积累。比如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却不去进行分析阅读的学习与实践,反而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快速阅读,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却没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只是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这就属于投入成本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想要学习舞蹈就花了1个月时间去学习,想要学习英语就花了一个月时间背单词,可能这样让你掌握了一支舞蹈或者2000个单词,但是对于个人的价值却没有累积的效果。
如何通过衡量自我管理是否有效来帮助我们有效的进行价值积累呢?答案就是通过管理效能公式:Fm = QiPGMi + E,公式中的要素定义如下:
·Fm:管理手段投入后带来的管理效果;
·Qi:问题分析及界定,i表示的是问题的分类及层次;
·P:目的明晰度,表示是否可以将目的澄清的程度;
·G:目标有效性,表示目标是否有效,可用SMART+正向+平衡来进行判断;
·Mi:管理手段的多样性,i表示的是管理方法的分类及层次;
·E:实时效果评估及反馈
管理效能公式定义了决定管理效果的因子Qi,P,G,Mi和E,这些因子与管理效果Fm都是正相关,只要它们越大,管理的效果就越好。
【初级应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
比如现在的需求是:编写一个模块实现一个功能。
由管理效能公式可知,这个功能其实就相当于一个问题Qi,我们需要把功能逐层分解细化。
目的P是要完成工作任务。
目标G是在XX年XX月XX日之前完成模块编码及调试。
方法Mi就是根据分解后的功能进行编码实现。
实时效果评估及反馈E就是在功能被分解后的编码过程中,通过运行验证的结果判断是否能满足功能需求,并以此来纠正或优化模块编码。
【高级应用】这个管理效能公式更高级更高能的应用是把它运用在个人价值的有效积累上。
下面我试着用应用管理效能公式来解释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积累。
1、通过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来确定个人价值积累的目的P。
2、通过比对该领域的牛人或市场调研结果来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G。
3、把大目标G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G,满足SMART原则(具体,可实现,可衡量,与目的相关,有时限)。
4、根据一个个小目标G确定存在的问题Qi并选择对应的方法Mi去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5、评估结果E,并根据结果调整方法Mi或目标G。
6、以后遇到新的机会比如跳槽或出现新的问题时,要问自己新的机会或问题是否与目的相关,抓住机会或解决问题是否有助于达到目标,再决定自己下一步做什么。
三、管理效能公式与其他模型的关系
关于成长和提升效率的模型很多,但是无论什么模型都是告诉我们要把握住管理效能公式中的五个因子Qi,P,G,Mi和E,以实现找准问题,明确目的,设定目标,确定手段,实时评估及修正。
四、一些疑惑
1、个人价值的有效积累指的是设定一个人生的目的,然后所有其他的目标都冲着这一个目的设定吗?
2、个人价值到底指的是什么?自身能力和人脉资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