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吴老太吴翠英髋骨做完手术出院后,被小儿子接到自己家别墅居住。为了老母亲推着助力车进出方便,小儿子特意把入户门的台阶安装了坡度平滑的轨道,母亲从小院里进出房间不受任何障碍。
小院里好几处背阴地,儿子、儿媳还贴心地放了几把椅子,方便吴老太推着助步车锻炼累了,随时都可以坐下休息,堪称完美级别的康复场所。
吴老太如今的待遇让同龄人羡慕不已,这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渊源的!
01
吴翠英的父亲是一名广东籍的老革命,解放本地时就地转业,然后就把家眷接到本地定居,吴翠英和弟弟就在本地读书、就业、成家立业。
老公霍君也是同乡,长相俊朗,是那个年代难得的中学生,支边过来后就被安排在学校教书。霍军不但书教的好,还喜欢音乐和美术,在学校里除了担任语文老师,还兼职美术和音乐老师,成为了教学骨干。
孩子们陆续出生,退休的外公外婆主动承担了带孙辈的任务,吴翠英的几个孩子出生断奶后就被外公外婆接过去抚养,到上学的年龄再回到父母身边就读。
尽管那个时候吴翠英夫妇工作都很繁忙,因为有父母帮忙,他们有精力培养孩子们。吴翠英尽可能地承担所有家务,霍军的业余时间辅导子女们的功课。
02
在那个升学率极其低下的年代,霍家三个女儿先后考上了中专和大专。
大女儿毕业后留在省城机关工作;二女儿被分配在当地司法部门;小女儿则被分到山北的一所高中任教。
大儿子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热爱美术,高考的时候报考了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业,毕业后被当地一所重点高中签约。工作之余,依然开美术培训班,偶尔作品参赛也有不错的结果,在本地小有名气。
小儿子从小就聪颖过人,但没有大儿子做事踏实,高中毕业依然踏上了到省城打工的路,目标很明确地跟随一家做水暖建材店的老板送货。三年里不但给老板接货、送货,还留心这个行当的发展前景。三年后带着学到的经验和积累的本金,毅然决然地回到本地另立门户。
吴翠英夫妇把小儿子节省的上大学的费用,给小儿子当了启动资金,小儿子开店起步相当顺利。几年后生意步入正轨,也赚得盆满钵满,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但开了几个连锁店,购买了新车、别墅,把曾经的房子送给了过来帮忙的岳父母,旧车也送给了妻哥。
03
孩子们都成家后,吴翠英夫妇便在市里购买了新房子,把原单位的旧房子出租。一来市里生活便捷,还有一个因素离两个儿子近一点。
原计划霍君退休后就搬新家,可是意外来得太突然。办完退休手续霍君便回老家探亲,和姐姐、弟弟们聚一聚。
回程的当天早上,霍军准备好行李,车票也已经提前买好了。可是在妹妹家早晨洗漱的时候,突发心梗,被亲人送往医院的途中已经停止了呼吸。
子女们赶过去办理完父亲的后事,就母亲居住问题进行了商议:不能让母亲独自居住,要不然太孤单了!
作为长子的大儿子义无反顾地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除了每天出去买点馒头、面条之类的,大儿子不让母亲做任何家务,更不会让母亲出钱买生活用品。
第二年宝宝出生后,吴翠英白天带宝宝,只要下班,儿媳妇带宝宝,儿子做饭收拾家务,吴翠英也没有太辛苦。
暑假的时候,大儿子一家三口回娘家探亲,在山北工作的小女儿就把母亲接到山北避暑。
春节的时候,大女儿也回到本地陪老母亲过春节,其乐融融。
04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儿子和儿媳执教的高中搬迁到了郊区,大儿子又在教职工住宅区购买了新房,建议母亲搬过去居住。但吴翠英老人以那边不认识人为由,独自留在了大儿子的老房子里,独自生活,毕竟这里熟悉的人比较多。
平时哪个子女看望母亲,吃的、用的、穿的、甚至大米、面粉、油之类的都给老人采购齐全,老人的退休工资大部分都存下了。
年岁大了,吴老太提前安排身后事,三个女儿建议:把两套房子就给两个弟弟,小弟弟要了老房子当员工宿舍,大儿子要了新房子,变卖后结清了现有住房的房贷,无关一身轻。
吴老太觉得房子给了儿子们,有点亏欠几个女儿,于是又从存款中给了每个女儿5万元,一家人皆大欢喜。
05
两个月前,吴老太下楼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髋骨骨裂,被送往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必须手术。
为了老母亲能安心救治,子女们一致建议给母亲申请VIP病房,并请了24小时的护工。
手术当天,在外地工作的大女儿特意赶回来看望母亲,手术过后,刚刚退休的小女儿主动承担了陪护任务;二女儿负责母亲的一日三餐;大儿子周末过来换小女儿休息;忙绿的小儿子偶尔过来探望母亲,缺什么立马安排上。
半个月后吴老太就要出院了,至于去哪里居住大家意见不一致!
回原来的房子根本不可能,子女都不放心母亲一个人独立居住;
大儿子建议接到自己家居住,姐姐们担心母亲影响他儿子的学习,毕竟明年就要高考,学习环境很重要;
小女儿建议把老母亲接到山北自己的家里,小弟弟觉得有儿子,母亲住到女儿家不太合适;
最后的结果就是:母亲住到小儿子家,有个小院,方便母亲锻炼身体,还能晒晒太阳。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小儿子给入户门加装了助行器进出的通道,并在小院的阴凉处放置了椅子,方便母亲在小院里随时都能坐下休息。
吴老太的幸福生活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因素聚集在一起导致的!
在子女们的成长过程中,夫妻两个尽最大所能托举子女,让他们站在高处看更多的风景。
公平对待子女们,最主要的是自己有存款,看病住院都是自己支付——花自己的钱给自己服务。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子女们经济条件、社会地位都不错,没有哪个子女惦记老母亲的那点资源。
老年人要想晚景幸福,自己有点资源攥在自己手里,不用拿人性赌子女的孝心,一旦赌输,便是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