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是你社交最包容的时候?
似乎还是童年,我们可以与任何人做小伙伴,无关金钱、地位、美丑,甚至是缺陷,正所谓无知者无谓,只要你愿意把你的饼干分我一半,那么我们就可以手拉手在夕阳下奔跑。
又是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有选择性的挑选朋友了呢,大致就是从班级小团体建立或者父母价值观植入开始,我们明白了一些是非,并且有了所谓的自己的底线,我们开始有意无意的品评别人,并对小团体不认的可行为产生厌恶,“他们放学不回家,不是好孩子,不能一起玩”;“他们作业都不完成,肯定没出息,还是离远点……”长到十多岁的时候,个性的意识无比萌发,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打量这个世界,并对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事物大胆say no。世界越多元,我们交友的信条可能会越多,脾气秉性虽是基础,但世界观、消费观、穿衣品味、卫生状况甚至星座血型都会考量,一旦交往中,其他人的某一点被贴上你不能忍受的标签,那么很有可能你们的友情止步于此了。我看《纸牌屋》,你看《乡村爱情xx曲》,聊不到一起;我素面朝天自然美,你勤于保养,化妆品门儿清,逛街都逛不到一块,谢谢,再见;我每日扫地除尘,窗明几净,舍友鞋袜乱飞,床榻不理,忍不了,友尽!
这些例子可能有些夸张,但现实生活中,很有可能是更细微的事物,让你对他人产生了疏离。记得高中时,我有一个同桌,可能性情确实相反,所以小摩擦不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弄坏了她的一样文具,好像是橡皮,搞得她十分火大,她不断向我强调她多么多么喜爱那个橡皮,忘了是使得顺手还是陪伴过她很多年,那时我虽也怀着歉疚,但未免觉得她对这些东西的执念太深,东西吧,总是要坏要补的,旧了走了,再赔新的就是了,何必和我说个不停呢?再者就是她总提起对妈妈的爱有多深,离家多么想念。我觉得太小儿女情态了,和我的大大咧咧,闯荡随性大有不同,所以自认为和同桌还是保持距离吧,免得再起争端。
有了很多这样的事情后,我开始明白自己适合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或者说我们给自己的社交找了一个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内的友情会让我觉得舒服、心净且不吃亏。趋利避害嘛,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个舒适区需要放在二十岁的人生里吗?偶然交了一个处女座女友,原谅我的标签化行为,姑娘轻微洁癖,强迫症,刨根究底,不喝凉水,眼光独到,嘴急(想吃的东西等不到下一秒)外加一点点选择困难症,就是这样一个姑娘,还是非直系同学,闯进了我的生活里,按道理,这样与我性格背离的人是做不了好朋友的,如果我淡漠一些,也不会有今天的一番心境,就是我在和她的交往中,我发现这也是位样样东西都要合乎心意的主,但正是这种挑剔,让她的物品都变得得心应手。她从不拖延,所以做事有余地,就连出门也显得从容;她寻根究底,所以事事查的明白,有据可依。而我,过于随意,拖延症晚期,对事物常常一知半解,得过且过,却自以为好脾性。但我窥见和自己不同的人,却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理解了高中的同桌,她爱物,所以少丢失,恋父母,所以重情义。
不是和自己不一样的人都是奇葩,也不是和自己不走一条路的人就看不见风景,世界的千奇百怪也许是让我们来欣赏接纳的,而不是来区分排斥的,春秋战国的君子们都门客众多,因为他们各怀利器,才能共图大业。反而,很多近代的大师巨匠都孤独寂寥,不是他们不友善,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才华横溢导致的与众不同,让我们失去了接近伟大心灵的机会。去试着交往一个与你“八字不合”的人,也许才会发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