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续(1)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都需要面临选择,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上哪个小学/中学/大学,选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到底和谁结婚, 这些基本都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选择。
我们大多数人早已经习惯了选择与大多数的行为保持一致,与传统保持一致,并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正确”的选择。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亮点很多的电影,其中争议较大的地方是在于很多人认为影片中父亲很残酷,没有尊重女儿的意见就强迫让她们从事摔跤,因此谴责影片中父亲的行为是错误的。在这里我试图为影片中的父亲正名-我认为影片中父亲的做法虽然残酷,但的确是正确的一条路。
这样是真正的尊重吗?
影片中父亲强迫女儿选择摔跤这个职业,大家认为父亲缺乏尊重,男权主义。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个女孩按部就班的上学,找份稳定工作,嫁个好男人这就是经典之路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有几个人被家里人要求去上学时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不管孩子是否愿意都需要去学校,这样的方式也是一种不尊重,但是没有人会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是残酷的,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这个正确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从行为来看,传统家长的做法与影片中父亲的做法无异,只是因为他的选择与多数人不同,但是这与尊重不尊重无关。
现在的生活也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
下面就来到了本文的题目中的观点-这个世界一定要像现在这样吗?我们现在的历史也是由无数个偶然选择逐步形成的,大多数人的当下做法也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而已,但不代表世界就一定只能是这一种选择。所以如果以一种更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我们就能更加平等的看待这些现象。真实的评估一下影片中父亲的选择在印度的这种文化背景中是极具洞察力的一种抉择。父亲深知在印度的社会文化中,女性的地位较低,女儿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影片中说到的将来女儿挑别的男人,而不是父亲的弟弟所说的让将来被别的男人挑,一次兄弟间的对话也反映了整个底层社会的意识形态就是“女孩将来都是要被别人挑的”。最后的比赛中父亲也在强调这一战不仅是为了你自己,还有印度底层所有的女性。
再议父亲的残酷
是的,父亲“牺牲”了两个女儿的童年生活,但是换来的是女儿从整个印度底层社会一跃成为不再受歧视的中上流阶层,同时激发了成千上为的女性为自己的权益而奋斗;在女儿们的心中,在不断接受比赛挑战的过程中也早已经理解的父亲的用意,没有责怪父亲。而这种现象跟我们平日生活中听到的某家长强迫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各种技能,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本质上没有区别。有人会说影片中父亲更残酷,但他也最自信且有方法让他女儿一定可以成功。事实上,一定要说残酷的话,现实生活中焦虑的父母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行为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且结果也相差甚多。
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我在首篇观后感中也提及了影片中父亲的成功是一种极端式的成功,父女三人也同样付出了极端的代价,但父女三人都能认同这种付出,最终也达成了心愿。我们能否不要站在道德高地上以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影片中父亲的行为?
最后,如果假设你是影片中的女儿,你会如何看待父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