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是一乎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高老师在执教本课时,通过四个环节进行创意教学。
第一环节高老师先请生唱一首歌,让其他学生猜歌词,导入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读歌词,初识歌曲,找到主题,了解背景。
环节三,变化阅读,那找写作点,理解创作。其中在感受人称精准方面,老师请孩子们感受为何这首歌词用的是第二人称,而不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通过对比,感受到第二人称的作用。这一点,让我想起何捷老师在执教《慈母深情》这一课时,对人称的采用,写作的视角上也展开了教学。还有星星老师《彩色的阅读教室》中整本书都是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来写作者本人,让人感受很亲切。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这节课给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老师在课后的反思中,提到从语文的角度看母语教学,可分为三类,分别为:纯纯的阅读教学占主体、读写结合式语文,也称为三分之一语文,此种为不合格的语文;“以写作为中心进行的母语教学”即三分之二教学,为合格语文;真正多读多写的语文,即三分之三的语文。接着,老师以三个教学案例,分析了现今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个案例为《九色鹿》,执教的老师设计了“假如你是皇帝,你怎么处置调达?”学生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写完成了习作。但是他们所写的一无一例外,都是要处死调达,只是方法不相同而已。
如果细细读文,会发现本文中的皇帝没有处死调达,如果不是皇帝以金钱引诱调达,调达怎么会犯错呢?可见本课的重点应放在认孩子们认识到调达所犯的大错。
孩子们在习作中所写的处死调达的方式残忍,不符合《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不应该给儿童讲恐怖、性等,所以高老师认为应该远离残暴。
由此让我反思,在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传递给孩子们怎么样的价值观呢?不禁想起曹老师昨天的那句话“我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要去伤害他人。”这不正是教育孩子们要有一颗柔软之心面对他人吗?
案例二,例举了一教师在执教《大江保卫战》中,让学生们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片段写作。高老师认为,通过写作让学生们习得语言方法,形成语言能力的初衷是正确的,但是从课改的角度出发,认为仅就一个片断来写作的训练是不够合理的。他认为应该以文章的思维训练学生写文章,那才是真正的写作。长期进行片断写作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写作的热情,他认为应该在文章中训练点面结合、总分总等才会有意义。
案例三以一位老执教《望庐山瀑布》为例,一学生课堂之中见到一位同学将“疑是银河落九天”写成了“疑是银河落飞天”,老师顺势抓住这个点展开,让孩子们创作古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老师认为这首古诗要想进行独特的写作训练,需要琢磨,更需要有有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才能让文章真正为自己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