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见有人说,写文章最困难的是感觉没有内容可以写。但是,我开始写作前,感觉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不敢写。
因为我原来觉得写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一个人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才能输出一些有意义的文字。所以我怕自己写得不好,觉得自己写的文章如果被人嫌弃,那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实际上开始写了以后我很快发现,写作只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就像平时说话。只是写作类似于自言自语。但是写作比说话有优势的是,我觉得刚说的话不满意或者说错了,还可以修改,直到修改得自己满意为止。
我认为首先不必担心没有内容可写,也不必担心内容是否精彩或有意义。一个人要是没有大量的阅读和素材积累,是不是就不敢说话了?是不是就不应该说话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写作也是如此。
放下面子,鼓起勇气,勇敢去尝试,文章就会出来。只要不违法,不得罪别人,即使写得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写作不同于网络直播,不会直面于读者,更何况写作的人用的都是笔名,现实中,纵使相逢应不识。
当然,如果写得精彩并且写出名了,是另外的事情。这个时候肯定也不怕面对读者了。
克服了不敢写以后,再去谈内容,这个时候就会轻松很多。为了让自己写得更好,肯定也会主动学习,这时看书的目的就不一样了。
为了写作,有时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看一些相关书籍,或者检索一些资料。就像理科生写科研论文,从选好题目,检索文献,先写出一篇综述。然后再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工作的内容和观点,形成新的文章。这实际上除了研究,更多的是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写作反过来会促进自己的学习和积累。
说到写作促进学习,最典型的就是写说明文。为了有内容可说,也为了说明白,往往不得不先去查资料,了解清楚。当文章写出来时,作者差不多也成了半个专家了。
当我加入简书日更时,我原来也担心在简书上每天写一篇文章,也会面临没有东西可写。现在回过头来看,简书日更的要求并不高,每天只要一百字。我如果真的只写一百字,我完全可能在十分钟内就完成。
随便一篇日记,一个备忘;或者描述一个物体,记录一件事情,发表一次感慨,甚至编一个故事,不但会轻松达到一百字,而且一百字往往是不够的。我在这里写的大多数文章都要超过八百字。
简书日更要求每天只写一百字,目的肯定不在于内容,而是先让作者养成写作的习惯。简书里很多是写作的专家,他们这样设计日更,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持续写作的重要性。
事实上,我很多文章的内容在我写之前也是没有的。往往是在写的过程中灵感突显,被我抓住,倾泻于笔下。所以有勇气写作,持续写作,比有内容可写更重要。
业精于勤,荒于嬉。写作的困难也在于难以坚持。如果不想写,我们肯定会为自己找一大堆借口,包括前面说的写不好,没内容,被人说,等等。但是制度性的日更,足以压制我们潜意识里的任何借口,让人不得不去写。
熟能生巧。经常写文章,堆砌文字,肯定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想想那些上百万文字的小说,如果一天只写一百字,足以让我们写上三十年。所以要出书,必须要具备大量文字输出的能力。这对于我们绝大多人来说,是个困难,所以需要不停地练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有勇气去写,能自律坚持写,应该是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就像我这篇文章,我敢在这里大言不惭、班门弄斧地大谈写作,就算我说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能说我写得没有道理吗?能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吗?
写文章就要脸皮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