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人的种种异化状况进行了具体剖析,指出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异化了的社会制度,才导致了人的异化状态和人类主体颠倒为物的现象,导致了“死的物质对人的完全统治”,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交换的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的”关系,已经异化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利己的、物化的东西,“一种赋予我支配你的权力的手段”。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的苦难——在当时特别是无产阶级的苦难充满了同情,认为社会的不平等会导致阶级对抗和冲突,剥夺者最终要被剥夺。……他和恩格斯渴望人类的解放,渴望那充满类似动物界生存斗争的‘人类史前时期’的结束,渴望人类和谐共处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时代到来”。正是葆有这种强烈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哲学始终把无产阶级贫困的深层原因探求、把**人的全面自由和彻底解放的实现**作为自身理论和实践的坐标,无论是从事哲学研究还是花费四十余年光阴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乃至直接参与并领导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其背后都是基于这一价值尺度。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正因为这样,马克思哲学始终强调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把建立人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需求得到满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趋向合理、人的本质以及自由个性全面展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作为自身始终如一的价值旨归。马克思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真理探求精神,长期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直至其学术生涯和实践斗争的最后阶段,仍在探索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规律这一主题,孜孜不倦地为人类的未来寻找指路明灯,并明确指出,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社会所有制,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对实际生活中无产者的恶劣境遇和悲惨现实展开伦理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无情的道德控诉,始终表达着他们对苦难的工人阶级的深刻同情和人道主义关怀,以燃烧着热情的笔锋抒发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他们的著作还常常充塞洋溢如火山爆发般的热情,所有这些也都是想以此来唤醒全世界的工人阶级,把他们从沉睡中摇醒,激励并武装他们走上自己的现实解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