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来讲解下为什么奉承别人被别人称为“给人戴高帽”!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戴高帽”一词。我们把那些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的人叫“好戴高帽者”。
俗世把那些喜欢被当面奉承的人叫“喜戴高帽者”。有一个京官要派到外地,去告别他的老师。老师说:“地方官不好当,要小心谨慎才对”。学生答道:“我准备有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一顶,应该会相处融洽吧!”老师听了,很是生气:“读书人讲究正直坦率,何必如此乎?”学生连忙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被别人奉承的又有几个呢!”老师点点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啊!”学生出来后,告诉别人:“我的高帽子原来有一百顶,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据《北史.熊安生传》谓:“宗道郓好著高翅帽,州将初临,辄服以揭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识比三公。”清乾隆年间的学者翟灏所撰《通俗篇》卷二十五“服饰”类有“好戴高帽”条。其引述此段史料后,加按语云:“今谓虚自张大,翼人于己者,曰好戴高帽子,盖因乎此。”
按翟灏的说法,“戴高帽”一次出自北魏时期一个叫宗道郓的儒生。其人行为怪异,喜欢戴高帽子,穿很大的木屐鞋。从其批注上来看,好戴高帽的陋习在乾隆时已很普遍。在明朝初期,官员还都是“乌纱矮冠。”到明朝中后期后,社会风气大变。如正德时,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用高杠,人呼为“三高先生”,来自《客座赘语》”!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戴高帽”由一人之陋习演变为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继而反映到人们的社会心理中。我们把奉承别人叫“戴高帽”,当然不是送一顶帽子,而是对对方虚荣和尊崇心理的一种满足。
看完“戴高帽”的解释和各种故事、典故,你是否带过“高帽”或被人带过“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