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给朋友介绍洛阳企业家读书会时,总是被问到一个问题:你们和樊登读书会有什么区别。坦白讲,我内心是不情愿回答这个问题的。但为了把洛阳企业家读书会介绍清楚,我还是很认真地回答对方,其最大的区别就是,樊登读书会侧重线上“听书”,而洛阳企业家读书会除了倡导阅读外,侧重线下交流。
我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有多少人认同。像洛阳企业家读书会这种线下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是不符合趋势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逻辑思维、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诸如此类的线上知识分享平台,这两年火爆得不要不要。人们像追赶时髦一样,不断在网络上缴纳98—298不等的年费,无意识地不断购买这些付费的知识音频产品,让樊登、吴晓波、罗振宇们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不需要质疑线上知识分享经济的成功,这些知识商人深谙现代懒人的习惯,很讨巧地创设了碎片化的知识付费产品,从商业创新的角度,我们必须承认他们敏锐的商业头脑,对趋势的把握。罗胖经常难掩其狡诈的笑容,一脸坏笑,赤裸裸地公开宣称自己就是一个“知识贩子”。能这么坦诚的商人,还真不多见。为了配合罗胖的演出,连CEO的名字都搞得花里胡哨,美其名曰:“脱不花”。
吴晓波老师算是财经作家中的知名人物。这几年转型自媒体很成功,也开始搞知识付费平台,弄得不赖,赚得不少。我购买过吴先生的知识付费产品,实话说,他对财经事件的解构,说好听点,通俗易懂;说得真实些,价值不大。互联网时代,网上知识付费就像美团外卖一样,就是快餐一份,别指望有太多营养可言。公众都被蒙骗了,哪有什么所谓的原创内容,都是知识的拷贝外加一点装模作样的解读,以迎合公众对于快速掌握知识的渴求。现代人太浮躁了,总是说忙,忙得没有时间阅读,所以,他们装着很认真的样子,在机场、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看似“高效”地利用时间去“听书”。到底有多少人是听进去多少内容?又有多少人记住或者吸收了多少内容?你只是听了而已,并不代表你收获了真正的知识,吸收了多少知识的养分。
我这样说,可能会有许多人嗤之以鼻,甚至群起攻之。阅读,强调的是“阅”和“读”,阅读纸质书的感受,是“听书”远远不能替代的。线下面对面地讲授和分享,也绝非“听书”能够取代的。那么,阅读到底的意义在哪里?阅读强调的是感知,我一向认为书籍是有灵魂的,阅读是和书的作者透过文字,进行灵魂的对话。也许,你会认为,有了电子书,可以网上“听书”,图书馆、书店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在不是都可以网上购书了嘛。我认为,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是离不开图书馆和书店的。台湾的诚品书店,已经成为台湾的文化地标了。成都的方所,深圳书城都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深圳一向被认为是“文化沙漠”,但深圳书城有一句标语震撼人心:“城市,因阅读而让人受到尊重”。深圳书城,随处可见席地而坐阅读的市民。阅读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氛围。中央倡导“全民阅读,书香中国”。没有了纸质的书籍,哪来得书香?全民阅读,书香中国,是为了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回归,让阅读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让中华民族的文化伟大复兴。而对于个人而言,家里的书房,是一个人灵魂栖息的场所。人需要独处的时候,在书房,静静地看看书,享受孤独,那也是生活中很美妙的一刻。书房的每一本藏书,其实都是有生命的,它随时恭候主人的触摸、探寻它内心的奥秘。
洛阳企业家读书会每月23日大型线下月读会,有一个固定的环节,《一起读书吧》。当全场四五百人起立,共同齐声诵读《大学》和《中庸》章节时,那场面非常震撼,那种仪式感和庄严感。凡是参加过活动的嘉宾都觉得形式特别好。在每月的小组沙龙,有一个环节,就是书友大声诵读某一章节,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想。人们在生活中,有时候需要一定的仪式感。我们用这种方式,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民众对阅读的兴致。洛阳企业家读书会有一个伟大的使命,那就是“建设洛阳企业家的精神家园,推动洛阳成为书香社会”,这样的使命,需要我们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去做,而且要耐得住寂寞。
我坚定认为,互联网知识分享时代的来临,不会也不可能颠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线下的阅读方式永远不会过时,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如果说,其他的商品或者产品会被互联网思维颠覆,我相信,阅读不会。人们之所以认为,互联网可以改变一切,是因为一时心智的迷失,是随波逐流的表现。因为,阿里巴巴这家互联网企业,马云提出的“新零售”,已经越来越强调线下并深耕线下。电子商务已经飘在空中太久,该落地了。马云也终究从外星人回归到正常人,因为,所有的商业逻辑,最终都要回归到常识。这些常识,无论是三岁小孩还是耄耋老人,都是有统一的认知。
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这,也许就是中国式众筹特别强调线下熟人众筹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