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是高考的最后一天,开考前一天老腊肉们还纷纷在朋友圈和微博扮学子。
不知道考完后的学弟学妹们心情如何?
关于高考,耳边的告诫声一直是:这是人生的分水岭,人生高度在此见分晓。
高考确实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但是它的成败完全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方向吗?毕业后三年的我想想,其实不是。
有趣的是:对于高考失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对于超极学霸来说,没有上清华北大失是考砸了,
仅次于超极学霸的,没有上211和985的是考砸了,
对于一般潜力股,上了大专算是彻底考砸了。
正是每个人不同的认知和执着,是最后真正影响他们生命轨道的因素。
一、高考决定人生?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幌子,或者说是一种心理安慰。
工作3年,身边接触过不少职场上发光发亮的人其实出身都不是名流大学,励志名人大佬们从0突破自我成长的故事也听了多数。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许多信息触手可及,更多时候还是被动接受:身边靠双手致富的工薪阶层已层出不穷,相信路边摊卖红薯、路支摊手机贴膜月入上万的故事已经听烂,
想赚钱的路子很多,只是很多时候即放不下身段,又行动不起来而已。
我们并不是知道考砸了就没有办法获得更好的人生了,而是在外界声音的辅助下,把它当借口的做法更轻松,未来的失败也可归咎于此:
因为当年发挥失常导致我没信心再学习,
因为当年的发挥失常开始被所有人看不起,
因为当年的发挥失常不再赶得上同龄人的步伐。
回到前面的话题,既然信息触及如此广泛便捷的今天我们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仍有很多人对高考的观念如此保守?并且鼓吹后辈佩戴高考决定命运的价值观?
高考考得好,也许未来会收获璀璨人生,也许不会。
高考考得不理想的,也许抓了一手烂牌,但不一定打得不漂亮。
二、每个成长阶段所做的选择,才是影响人生轨道的关键决策。
(著名设计师)庞门正道自白:当年高考本就成绩不好,并无失利一说。上了所普通大学,别人还在研究游戏的时候,那些已经不再能提起我的兴趣,我将大学的时间50%给了PS,50%给了音乐,在毕业之前积攒了足够出色的作品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机会。
05年2300元的月薪, 2年居住在广州棠东的农民铁皮房下,吃着每顿6块的手撕鸡。
不同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抱怨房价高工资低,有着怨天尤人的心态,相反在这种环境下我并不觉得难熬,更没有想过买房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
我觉得:与其想着够不着的东西,还不如想怎样把自己变得更值钱。
抱着这样的心态,一直不断在工作中提升自己,过了2年,07年我又在上海找到了一份月薪4500的工作,然后08年离开上海来到深圳,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我的励志故事讲到了现在。
所以,决定人生高度的是什么?
真的是高考吗?
是高考之后的野心,眼界,以及行动。
在媒体圈中,不乏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包括粥佐罗在内的账号都极力推崇“唯有高考才能改变命运”的人生哲学。我们不去否认它很重要,但是难道考不上理想的院校,是不是就可以放弃自己的人生吗?
你肯定会说不是的,但事实上,身边却又无数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因为考了普通大学而放弃过去的努力停止前进;
因为上的专科院校甘愿放纵自己选择被同化;
因为考不上理想的志愿而选择自杀。
Spensor说: “努力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很多人的努力在高考之后戛然而止。”
我再补充一句:“努力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一辈子的过程。”
不管考上了什么样的院校,放弃了自我追求才是未来你穷困潦倒事事不如意的原因。
也许每天宿舍的人都在打游戏,追剧,唱歌和闲聊,但不代表你一定要去融入。
为什么大佬们都强调高考填志愿选择一线城市的院校?
因为有益于你比同龄人尽早地感受和适应一线城市的节奏,接受更前卫的信息,接触各方面造诣已经高于你的人, 不断获得更好的眼界和价值观啊。
在这些条件下去设定自己的目标,深造自己,你就有可能活得比身边人更好。
正如Spensor所说:那些高考考得好的人混得不差,
而那些考差的或许混得更加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