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本章出自:八佾篇
【注释】
①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
【翻译】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乐呢?”
【感悟】
孔子指出礼乐制度的根本就是仁,在修德怀仁的基础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的本质,即便行礼奏乐,也体现不出美好的意义。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相传为周公所创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制度。礼乐制度分为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和行为进行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社会礼仪和道德修养的教化。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日益衰微,诸侯势力日益强大,相互征伐兼并,各行僭越之事,礼乐制度已被严重破坏,这就是所谓的礼崩乐坏。
而孔子极力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认为只有恢复礼乐制度,实行仁爱,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