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人师10年,我也从当初怀抱“做人类灵魂工程师”伟大梦想的青木瓜老师变成今天“见多识广”,内心却不再沸腾的老教师。最近,关于师德的言论很多,特别是准对老师管教学生的行为,动不动就跟师德挂钩了。今天我就我自己的理解,也来说说师德这回事儿。
首先,我认为教师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职业,国家和社会对于老师的各项要求和期望也在更新和变化。曾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黑暗中的启明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是春蚕,是蜡烛,园丁……教师这个职业被神化了。于是,教师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人,仿佛他们不吃五谷杂粮,不用养家糊口,老师无欲无求,只为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一度,当老师在菜市场为了两毛钱的零头跟菜贩子讨价还价时,被笑话太计较。其实那时,教师的地位很高,收入很低。
如今,当人们的思想渐渐放开,全世界的优秀教育思想汇聚中国,很多眼界开阔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职业,也正式开始以职业的角度来看到教师这个行业。教师的收入相比以前是大幅度提高了,但是职业权限却更大幅度地降低了。老师批评学生时,不能言辞犀利,不能语气激烈,不能涉及隐私,不能针对个人……考试不能排名,不能暗示学生成绩不好,不能留堂,不能补课……学生在上学路上发生意外,老师要负责,学生在假期发生意外,老师要负责任……老师的工作变成了夹缝中求生存,左右碰壁,进退都触电。
而外界对也教师最高的批判就是“师德有失”。仿佛所有的现象和行为,都可以扣上“师德有失”的帽子。老师们聚在一起吃饭,叫“师德有失”;老师教学成绩不好,叫“师德有失”;老师教育学生的行为不当,叫“师德有失”;老师迟到,叫“师德有失”……那么师德,到底是什么?
教师作为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建设者,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会影响讲坛下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会带着老师给予他的教育,内化成道德修养,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后走向社会,影响其他人。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师德必须要得到保证。
老师在师德修养方面首要之律是“向善性”。一个人怀抱善良之心,必定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恩之心,对世人具有宽容之心。一个老师怀抱向善之心,能让老师打开心灵之眼,看到学生违纪,叛逆的表现之下那颗单纯的心,所以能够宽容,耐心地教导学生。老师相信善良的力量,使得老师在教育学生之时引导学生心怀善良之心,善待生命,善待自然。当学生对生命怀抱感恩之心,就会对生命负责,不会随意浪费生命,践踏生命。
其次,要牢记老祖宗的教诲: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社会上专门培养老师的院校叫“师范”学院。所谓“师范”,是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要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就必须得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和行动,不断更新和提高知识,以便胜任教育、教学的工作。同时,老师以身作则才能够在学生面前有说服力,而且可以在无意中影响学生,用高尚的德行潜移默化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从内心认同老师的教导。老师不以单一的标准衡量学生也很重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性格和家庭背景都会影响一个学生外在的表现。老师要以开放性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特点;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教导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师德和学识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毕竟有句老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所以,其实老师就是一种职业,像医生,警察,邮递员一样,是一项工作。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教导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辨识是非的能力和正统的道德观。我们不是心理医生,所以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时候,不要说老师你得帮帮我。我们也不是警察,所以孩子不回家的时候,不要说老师你得帮我找孩子。我们更不是医生,所以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说老师你得给他吃点药......可是,你一定要明白:我们可以协助你纠正学生的品行,可以跟你一起去找孩子,可以帮助你呼叫120;可是我们真的不是心理医生,不是警察,也不是医生,所以当我们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师德有失”。
请你记住:教师只是一项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