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腊月二十五,一位优秀的中年教师张某去逝了。
张某在某城镇中学当老师。在他执教的三十年中,一直勤劳、执着。由于他工作表现突出,去年被提拔为教导主任。
学校放了寒假,临近年关,他借此机会走亲访友。
这天,他来到县城,到要好的同事家玩。
同事待人热忱,见张某来了,马上呼朋唤友叫来了一伙朋友作陪,喝酒助兴。
大家都是熟人,很高兴有机会一起拼酒,所以划拳驾马,尽着性子狂饮。
酒过三巡,大家感觉喝得差不多,有人提议散席。
天已经黑了,冬天本来就黑得早,加上又是阴雨天。张某回家有二十来里的路程,辞别主人后,就骑着电动车急急忙忙往家赶。
路上行人稀少,只有车辆不时从身边呼啸而过。骑了大约一半的路程时,手机响了,张某停下来接电话。
电话是妻子打来的,询问他到哪了,并叮嘱他慢点骑,路上注意安全。
挂断电话,他踩着油门往前骑。孰不知前面是陡坡,等到发现时已来不及,车子冲进了路边的水沟里,连人带车掉了进去。
等到路人发现,打电话叫救护车送到医院,人已回天无术了。
张某死了。享年四十九岁。一个年青有为的国家教育工作者、一个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就这样突然去世。
他带给家人无限的思念和伤心,也带给同事无尽的懊悔和难过。
因为张某属于喝酒出现了意外事故,所以,根据国家法律,所有和他一起喝酒的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牵连:请客的同事赔偿十三万给事故家属,其他人按规定也必须赔偿二至三万。
祸从天降。本来兴高采烈的朋友聚会,一下子变成了相互埋怨的惨剧。
事情发生后,大伙都心情不爽。
死者获得了同事们支付的四十多万赔偿金,虽然得到了一些金钱上的补偿,但失去亲人的痛苦,用什么能消除?
一起喝酒的朋友心里委屈。好心好意一起高高兴兴吃顿饭,喝点酒,不成想这么倒霉,贴饭贴菜贴酒,最后贴一大笔钱,还结了一堆怨气。
那些拿出二三万赔偿金的同事,感觉也不是滋味。虽然说破财消灾,但是这个财破得太莫名其妙,并且不得人心。
一场事故给几个家庭都留下了阴影。
意外不知道在哪里就会碰见,谁也不要心存侥幸。
酒也不能想喝就喝,它带来的不单是胃部不适,搞不好是灭顶之灾。
劝酒也不再是尽地主之宜,或许会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酒不仅是社交工具,不单是结交朋友和迎合上级的敲门砖,也是摧毁家庭和反目为仇的试金石。
小酒贻情,大酒伤神。
不要让自己无意成为杀人犯,虽然不用坐牢,但是会让人失去一些金钱和增加一点痛苦,更加让人感到一丝憋屈。
再也不要劝人喝酒,朋友在一起,交谈最重要。
以茶代酒,和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