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的目标是“表现”还是“成长”?
1.这两种目标都鼓舞了斗志,但是鼓舞的斗志截然不同。
2.选择目标性质的不同会导致:①降低自身追寻目标时的趣味;②自身情绪的不可控;③不懈追求目标的持续性。
3.有些目标会使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下去,有些目标则注定失败。
总结:在准备追求一项目标前,我们应该自己理清自己的目标到底是“表现”还是“成长”。两种目标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应该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所希望的究竟是什么。对于我来说,虽然我看了很多关于“目标”类的文章,明白也许“成长”性的目标对于我自己来说更实用,但是往往我做的事情是偏向于“表现”的。我渴望得到关注,渴望被他人崇拜,自身的能力却又达不到那种程度,所以自卑又自大的心趋势着我更加地注重“表现”,形成一个死循环。
二、做事的结果是坚持还是放弃?
1.智力无法决定一个人是坚持不懈还是厌倦、放弃。
2.当一个人的目标是“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绩效目标”)时, 他们大多认为这样的目标能带给自己肯定、给予自身一些慰藉,但也往往意外着这种目标的特征是“非赢即输”。除了“赢”之外,不能带来任何安慰。
3.当一个人的目标是“成长”(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精熟目标”)时,他们不因是否达到特定结果评判自己,而是用“进步”。着重于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地提升自己而不是达到某种成就。因此他们的目标不是“做最好的自己”,而是“做比前一刻更好的自己”。
4.目标的选择:实验证明,做比较简单的事时,由于可以提升动力,注重“进步”会表现得较为平庸,所以注重“表现”可能更有效;当处理生疏、困难的事情,甚至面对挫折时,注重“表现”会使人灰心、动力大大下降,注重“进步”能保证自己不被自己的玻璃心打倒。
总结:决定一个人是放弃还是坚持的往往关乎目标的制定是“表现”还是“成长”。若一个人的目标是“表现”,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动力增强、成功率提高,但也会使其内心抗打击能力更弱、更容易遭遇挫折时放弃,成为了注定失败的目标。若一个人的目标是“成长”,他们不会由于困难而灰心,反而会认为灰心是没有道理的“我还没努力呀”,然后用行动去修复出的错。所以两种目标有利有弊,端看各人选择。
在这篇笔记的最后感谢一些L先生的推荐,因为我发现这本书真的有影响到了我。我是一个注重“表现”大过于“进步”的人(或许是由于有虚荣的情绪),但是受到挫折就会躲避,然后对于生活中所有事情都有拖延的习惯,但是我想以后能尽力调整自己,能在困境下爆发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