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1日
【一】
还记得当年参加高考时的作文题目是《习惯》,大概是不久前阅读了短篇小说《我》的缘故,我竟然在那样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鬼使神差地学着作者的手法完成了那篇作文。《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篇文字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我的作文也就学着他没有了标点。考完语文出来我还挺得意地告诉我的语文老师,结果换来了一顿臭骂。作文是50分,老师认为这次考试我是彻底完了,接下来安慰我的话让我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郁闷。然而,天上掉馅饼的事也是有的,我的作文应该是得了一个很高的分数,语文成绩居然是全县第一。那时候不时兴感谢MTV、CCTV什么的,我只能咂嘴念佛。我不止一次地猜想,那位阅卷老师应该是我的知音吧,他(她)宽容了一个中学生对习惯的突破。倘若是一位被习惯束缚着的阅卷老师,恐怕我就习惯地完蛋了。
【二】
习惯的可怕不在于习惯本身,而在于对习惯的依赖和顺从。
以前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日子照样过着,并不感到有什么不方便。然而,当习惯了使用手机,习惯了电脑打字上网后,忽然有一天手机掉了,电脑不能够上网了,那坐卧不宁绕室徘徊的难受真不是好滋味。
那些有车一族体会或许更深。平日里出门走路,远一点距离就招呼的士,哪怕在节气边被司机拒载好多次,要不就多等会儿乘公交,一切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心情也平和。可一旦买了车,走哪都方便快捷,就习惯了到哪都自己开车去,忽然有一天车送去大修了,或者是被朋友借去了,遇事出门,就忽然觉得脚走不大动了,的士太少了,公交太慢了,有了太多太多的不满意,最后就骂娘了,平添不少怨气。
习惯后的改变,是一种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阵痛。
【三】
一个习惯被突破,就会在另一个习惯中行走,在行走中适应,直到重新突破,这是极简单极明白的轮回。
习惯了亲人的呵护,一旦远离亲友远离故土,就有了对旧时的怀念,乡愁应该是这样诞生的罢。
教师范时,刚到校的学生想家,我是不批评他们的,因为我理解。我会告诉他们,当学期结束后回到家,你会觉得面对家里的冷清而怀念学校里曾经的热闹。其实,这也很简单,因为我们都在习惯中缠绵,在缠绵中有了情感。
一个从容的人,并非不受习惯的约束,但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平静地对待外物的改变,毕竟,习惯是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