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写于759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有四年,作者流寓秦州。这里的“舍弟”指的是杜甫的四个弟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这一年,史思明叛军攻陷山东、河南等地,而杜甫的老家就在洛阳附近,四个弟弟因战乱离散。他深为四个弟弟的安危感到担心,于白露时节、月明之夜写下了这首诗。
杜甫的律诗一向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叙事抒情,水到渠成。首联中的“戍鼓”指的是戍楼上用于警示人们的鼓声,说明开始宵禁,所以“断人行”,此时恰有一只孤雁哀鸣飞过,月光下鼓声雁鸣交织,思乡之情骤起。颔联故乡明月,秋露初凉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故园在记忆里如此美好。颈联画风一转,回到现实,兵荒马乱,几个弟弟流离失所,生死难料,故宅也毁于刀兵之中。所以尾联说“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人想寄封书信询问一下兄弟们的近况,却连个确切的地址也没有,何况战事频繁,有地址也难以送达。忧思挂念,字字血泪。
诗人遭逢战乱,对故乡家人的挂怀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凄楚忧思更是常人难以感受的。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诗人以笔墨叙事寄情,可敬可爱,同悲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