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色了然的六月,并未意料中的悍热,一场场夏雨裹着泥土的清香席卷小城,断断续续、隔三差五,除了即将收割的庄稼会被影响,其他倒也恰到好处。
老人说,小城也过上了山里的日子:夜里下雨,日里晴。隔三差五大小雨总能浇灭夏日的燥热,却也没觉得频繁,这个夏,洒脱的夏雨几乎日日来拜访,小城内外,花间树影、润泽清新,处处洋着淡然和清爽。
临近高考,总或多或少撞上一些高考的信息,高考多么久远的故事了。
高考是年轻的故事,高考是奋斗的故事,高考是人生第一个起落…
小城的高考始终充满着书香之气,人与人充满书生之气。也不知何时开始关注娃娃们的高考作文,一面看高考作文的动向,暗暗心里再为自家少年做翻筹划引导准备,一面也是叹服那些超脱年龄,独到、深刻、逻辑的大脑,又或是学古闻今外的文学坯子们的好文采!!高考涉及国学的内容逐年递增,这是一个好现象,国学定是所有文化的基础,又超脱于所有文化,不学国学,永远游离在文化之外,中国的国粹应该被教育部门重视,被家庭和学校所重视,培养新一代礼仪之邦根在国学知识的融入和培养。
整个人的气息是淡然的、眉间心里也渐渐充盈着恬淡。窗外门前一片苍翠,绿莹莹的,抬头间随意一撇,视线之处尽是生机之象。学习文件的间或,动动僵硬的脖子,看着安静的窗外,瞬间想起昨夜读人民网的《夜读栏目》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何时“人民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这样的四棱四角的大咖媒体也开始注入了一剂文学的清新剂,让整个新媒除了端庄,还多了那么丝灵动、雅致。
说起雅致,还是觉得《离骚》、《诗经》当之无愧。
前段时间的空闲反复读一本书,被书中的一篇诗词吸引: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多年前的书籍,因一部被翻看了七八遍的小说动了心思,打开箱子翻看铺尘着青春痕迹的书籍,慢慢阅读,细细揣摩字与字、词与句……,也会装腔作势的背诵,可惜“廉颇老矣”,背的费劲,忘的倒挺快,但是乐此不疲,趣在其中。
此时读起,似乎比起年少读它更有几分趣味和内涵,年少读书只为读书,囫囵吞枣,只为“阅书无数”;而立之年读书,只为心意,爱上那份心境,爱上那份闲散,爱上书里无穷的浩瀚境地,爱上书里淡然超脱的意境,爱上那凝练干净的文字。
有时,读书是一份心境。
有时,也深思“到底读书怎样的境界才是读书的最佳境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