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已婚且有孩子的人来说,相亲栏目从来不会入我的眼,太假。可这个春节《新相亲时代》却霸占了我16个小时的注意力。商学院告诉我每件事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那我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看电视我消费的是注意力。注意力>时间>金钱,我不会主动把注意力献给相亲栏目,可陪妈妈看心理感受就不一样了,从“情感账户”里消费注意力完全抵消了我的不安。
陪妈妈是消费注意力的开始。开始看了后,还想知道嘉宾有没有牵手成功时陷入了“沉没成本”的坑。为了让花掉的注意力产生结果,我主动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
第一集看完后,陪妈妈看了一会《非常勿扰》,还没等牵手成功我又换到了《新相亲时代》。有了《非常勿扰》这个“锚钉效应”对比,我觉得《新》更好看了。
同是孟非主持的相亲栏目,同是陪妈妈看,为什么《非常勿扰》就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想想这应该和我已婚身份有关。结婚后才知道,在中国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而《新相亲时代》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
从网上搜到《新相亲时代》是2018年全国卫视新开播栏目中收视率最高的栏目,它不仅抓住了我的口味,还抓住了全国观众的口味。比起《非》的直面交流,《新》的“幕后”交流更有意思也更真。台上嘉宾看不到幕后的嘉宾,她或他只能通过幕后嘉宾的父母来了解对方。一个人在台上演戏有可能,但是一家人都能演几乎不可能。
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是,一个28岁的女孩说自己不在乎嘉宾43岁的年龄和长相,也不在乎对方的婚史和12岁的女儿,只是喜欢他这个人。如果这段话出现在《非》我绝对会口喷她,认为她这样说是掩饰自己爱钱。可看看人家爸爸,你就会知道这姑娘真不差钱,差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找到被霸占注意力的原因是想警示自己,不能再度被电视沦陷。电视栏目再精彩也只是消费品而不是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