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视窗,通俗点来讲包括四个窗口:公开的(自己主动公开的),隐私的(不能公开的,不愿公开的,忘了公开的),盲点的(存在但自己不知的),和潜力的(未发现的)。窗口的作用,就是一个通道,一座桥梁,一个路径,一条管道,让自己与外面链接,然后建立起种种关系。虽然有四个窗口,但这四个窗口并不是同时开启的,也不是同时关闭的,也就是说,窗口的闭合和开启受人的意识控制,是可控的,所以樊登老师将其归纳为可视化和可改变。
通过这几天伙伴们的持续打卡记录,认识沟通视窗,运用工具,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帮了我们不少忙,这就是学习的好处。学习是一个储备的过程,是春播秋收冬藏的过程,慢慢积累和沉淀,那么这份储备始终跟实你,不离不弃。
有几份打卡引我注意。比如某同学问,我知道他的盲点,给他指出来希望他能改正,结果惹他生气了,关系更是紧张。然后,某同学给出回答,指出对方的盲点,先得符合二个条件:一是两人的关系够铁,二是心理准备够足。妙极了!这就是开放式学习的好处。一个问题抛出来,总能碰撞不同观点不同维度的思想火花,很显然,这就是进阶,这就是提一个开放式问题的好处。
接着“开放式”这个词,我又想到《终身成长》这本书讲的“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按此思维模式,对一个问题不断探讨,不断修正,不断体验,这不正是成长型思维的典范?!还有《高效能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关于影响圈和关注圈的转化,与沟通视窗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丰富,时时投射在一个个瞬间的恍然大悟和心领神会。
听樊登老师讲书多了,对《论语》自是有一种执迷不悔。面对刚刚写下的字,樊登老师的话又响起:“孔子一直强调君子和小人,不是倡议去做君子或者批判小人,其实,君子和小人,是一个人的不同状态!”按此逻辑推理,那么一个人兼具天使和魔鬼也是一个人的不同状态!照此拓宽思路,沟通视窗的四个象限都同时存在一个人的体内,只是呈现的状态不同而已,也就是,你开了那扇窗,让人看见的是什么。我曾多次说,学习领导力,其实学的是一种思维路径,这条路径的通向则由自己控制方向。
回到刚才的问题,明知对方有盲点或者自己有盲点,那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正视自己的盲点,或者如何与对方的盲点相处?
今天半只眼睛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