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妈妈,两个女儿,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妈妈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昨天吃过晚饭,在家闲着无聊,便下楼在小区里散步,正在溜达的过程中,发生了让我陷入深思的一幕。
两个2-3岁的小女孩在前面很欢快的笑着、跑着,后面跟着二十七八岁的两个妇女,边走边聊天。
突然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原来是那两个小女孩不小心踩到了横在小道上的竹竿,双双摔倒在地,疼痛使得她们发出了哭声。
这时,只见其中一位母亲迅速跑了过去,然后抱起其中一个孩子。一边轻轻拍打着女儿身上的尘土,一边用脚跺着地下的竹竿说到:“都怪你,看把我家孩子摔倒了吧,宝宝别哭,看妈妈替你教训它。”
而另外一位妈妈,却走到孩子旁边并蹲了下来,她并没有选择去扶女儿起来,而是想她说到:“是不是你不小心,踩到了东西才摔倒的,那下次再玩闹的时候是不是要注意一点。”
趴在地上的女儿也不知道听懂没有,只是呜咽着发出“嗯、嗯……”的声音。
然后这位妈妈又说到:“摔倒了哭是没有用的,是不是要自己站起来,如每次摔倒都要妈妈扶,那如果妈妈不在呢。”
女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两手按着地,撅起屁股就爬了起来。
妈妈又说到:“身上都是土,是不是要拍打一下,不然别人要笑话了。”
此时的女儿已经停止了哭泣,用她稚嫩的双手不熟练地拍打着膝盖。
见女儿基本拍打干净,妈妈说到:“好了,去玩吧,小心别再摔了。”
不可否认,两位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但在面对问题时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却不得不引起思考。
而我非常赞同第二位妈妈的做法。
因为在事情发生后,一方面她不是挡在孩子面前,替孩子抗下所有的事情,而是引导孩子要自己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她不是把过错归结到其他事物(竹竿),而是先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是自己的不小心才摔倒的)。
我相信,第二位妈妈带大的孩子最起码在两个方面更优秀一点:独立、担当。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