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盼着长大的理由有很多。
每天留作业很多,天天晚上回家都要写作业,寒暑假还要专门拿时间写作业。啥时候可以过没作业的生活呢?那样多爽呀!
小时候觉得大人可以说买什么就买什么,自己看中一只好看的笔还要爸爸妈妈给买,想吃什么喝什么也要爸爸妈妈来买单。要是长大了可以自己赚钱了,那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自己买什么,多酷呀!
小时候很期待各方面的自由,比如感情。小时候虽说还不太懂感情,那种美好的懵懂有时还不能说得清具体是怎样的感觉。但是会期待着长大以后,自己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了,可以相对更得当的为自己、为对方负责任了。
还有很多。比如小时候自己剪个什么发型还要想想:哎,这样子搞会不会被老师请家长?
穿了件自己很喜欢但是看起来有点显眼的衣服,一边为自己的个性得到宣泄感到兴奋,一边担忧:同学会不会说我闲话?
还有—上大学了你就自由了,工作了你就自主了等等,这些也许一时还不能完全想象得到滋味的期待组成了一个目标,鞭策着小时候的孩子们一心想着快点长大。
这一路上又会经历很多东西。要经历很多摸索,要摔很多跟头。
后来我们长大了,逐步走进了童年想象的成年人的生活。
我们又逐渐明白了很多事。
我们明白了想交到一个朋友、想谈一段感情的不容易。我们明白了上班人的辛苦,上大学也好工作了也好都不代表从此以后我们就彻底自由了,因为我们进入了社会。我们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开始为了经营自己的小日子而精打细算。
我们知道了自己身上的责任,逐渐习惯于在生活的考验中快速的做出尽量适合自己、但事实上可能会事与愿违的抉择。我们逐渐认清了生活的现实,明白了任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逐渐懂了就算自己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还是会有人对我们不满,这是很正常的。我们逐渐明白了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有义务多为你停留,这不是冷漠,这是人之常情。
我们也开始意识到父母的老去,自己已经把背影留给了自己的父母。我们会偶尔觉得非常孤独,孤独到找不到宣泄点。我们开始偶尔怀念起小时候的生活,怀念小时候的单纯。
童年的时候盼着长大,长大后怀念童年。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经历很多失去啊,遗憾啊,错过啊等等,才能更好的适应成年人这个身份。儿童也好,成年人也好,我们都要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满足感。我们逐渐要明白表达自己的尺度,适度的保留自己的个性,尽量合理的阐述自己的想法,不过分计较换来的结果。
而长大了也不代表就没有快乐了,也不代表长大了就要嫌弃儿时简单的满足感了。所谓成年人的快乐,是可以不偏不倚的接受“我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我们逐渐找到了包容和不计较的尺度,逐渐接受了“就算再努力,我们面对人、面对事时也还是会有力所不能及的挫败感”这样听起来略显无力感的现实。
并且事实上,成年人的生活经常面对很多考验和选择。有时候来得及品味考量,有时候来不及细想。我们面对着十分的考验,经常得到的是九点九分的不如意和零点一分的满足感。但也正靠着每次看到的零点一的满足感和对那九点九的不如意尚抱有的期待,我们一边学会不偏不倚地与自己和解,一边继续着每天平常又普通的生活。这不代表我们认命,也不代表我们自怨自艾。
我们只是更清楚的认识到,在意识到这些事以后,我们该怎样利用好接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来尽量做好我们真正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