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早在1921年,芬兰政府就开始对7-16岁青少年学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68年,芬兰开始致力于实现“无论你在何处都能接受相同质量的教育”的目标,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重要国策,并于1998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全面加以保障。
无须择校,完全免费在芬兰,无论城市、郊区或是只有十几个学生的乡村学校,学生都能享受相同质量的教育。因为芬兰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标准等不会因为学生数量较少而减少或降低,据统计数据显示,芬兰最好与最差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仅为4%。因为校际之间的差距甚小,芬兰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就近入学”,极少存在择校行为。此外,芬兰的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学生除了准备书包,学费、教材费、学习资料、学习工具等全部免费,每个学生还有一份营养午餐。如果上学路程超过5公里,学生还有权获得免费交通。
通才教育,全面发展。
芬兰的义务教育有着非常全面的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芬兰学生不仅要学习传统的课本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做饭、做家务;不仅要学习跳舞、游泳和滑雪,还要学习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不仅要学习如何理财、微观经济学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参与民主生活、如何关怀别人;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还要从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学习……芬兰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要求学生在16岁毕业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平等理念、国际化视野、热爱自然、欣赏艺术、懂得照顾自己。
呵护自尊,全社会关爱
在芬兰,全社会都非常关注学生的成长。学校给学生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还给他们提供熟悉的社交场所,甚至邀请年幼的学生参加市长舞会。芬兰重视人性化教育,教师小心翼翼呵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学习慢的孩子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帮助和同学的理解。
此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绝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芬兰公民对此十分支持并乐意在财政上给予帮扶,在他们看来,教育具有优先发展的权利。除了财政上的帮扶,芬兰政府和社会还会在许多具体事务上对学生给予全方位的关怀。比如在教室里坐不住而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特殊学生,商家会非常愿意接受他们到自己的花店、快餐店、超市等“上课”,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课也会被全社会严肃对待并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