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论语第15天,论语共读,一天不落。
读论语 诵经典 品人生
【原文】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篇
【翻译】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解读】
这是论语第14篇第34章,孔子探讨的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具体地说,是别人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对待他;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对待他。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所谓“以德报怨”是指你对我不好,我仍然要对你好。孔子认为,对损害自己的人,是不能报之以德的。否则,就会助长恶人的嚣张气焰。对为非作歹的人就不能一味地宽容,还要辅之以刑罚。一味地姑息忍让,并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以怨抱怨,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冤冤相报何时了?到那时,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彼此间的和谐,还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以及子孙后代的和谐。
以直报怨,是用公正的、直率的、光明磊落的方法,正确面对那些对自己不满或有抱怨的人。分析他们为什么对自己不好,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而如果是对方的问题冒犯我们,对我们造成严重损害,那么就不能一味忍让,我们也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毫不示弱地拿起武器保护自己。
孔子所提倡的“以直报怨”,一种理解为就是你不喜欢他,你就直接的回给他,说我不喜欢你就行了,这叫做直,还可以理解为“值”,以同等的伤害回给他。
【启发】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待他人的怨恨,分析原因,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去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果是对方的问题,我们也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讨好别人,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如果别人对你好,你也需要对别人好,投桃报李,懂得感恩。
对一些为别人做了好事,反遭怪罪的“好心没好报”的事,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帮了倒忙,如果是这样,就应该向别人道歉。不要认为自己是好心,即使做坏了事也是好意,你应该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
如果确实是为别人做了好事,对方不但不领你情,反而以某些原因怪罪你,你也不必计较,因为你本来就不是为别人领情而做好事的。至于那些讽刺、挖苦别人做好事的人,你就更不必理睬。
求仁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篇》,本来我们就是想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我们通过帮助别人实现了,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无愧于心便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
孙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