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何老师您好,非常想请教您一下“从货架血拼的原始经营到价值交互”具体应该关注什么,创新什么,交互什么。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特性的这种价值交互是什么?
A:这个题目好大。。。
不过,最近有一直在思考品牌升级这件事情,和你的题目有些类似。说说个人的看法。
我把类似这样的困境称为品牌企业的“下午茶困境”。
简单来说,需求变了。
过去人们所需要的满足的需求都是现实需求,其中大部分是日常需求,就像人们一天吃好三顿饭,就感觉很ok了,但是现在随着供过于求,人们有了现实需求之外的需求。我把这种额外需求比喻成下午茶——在过去这是少数精英的专利,但是现在喝个下午茶是个很普遍的现象,而且也不是简简单单地泡个雀巢就好了,至少要星巴克吧,更有追求的可能就会去买咖啡豆自制。
在现实需求的阶段,其实最需要的就是从货架血拼的原始经营。
货架,首先是过去企业“科层制”管理的基本,所有企业大的目标,都是通过自上而下层层目标分解到货架实现的,换句话说,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也可以通过层层向上的核算推演出来。这是一种Top-Down的结构,消费者想要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也是通过Top了解,然后制定规划,前置生产,终端(货架)只负责执行。
这个时期,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大部分可预测,因为都是一些日常的现实需求,简单来说,谁能在货架上胜出,谁能在更多的货架上胜出,谁就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但是在下午茶需求阶段,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面对的是消费者的海量需求,看看万能的淘宝上的SKU就明白了。复杂而多变的需求,以及升级后越来越注重品质和服务,这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货架没办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了。消费者需要的,要么货架上没有,要么货架上的东西品质不好,要么售货员提供的服务不够好,这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而互联网的虚拟货架就不同了,首先,虚拟货架可以承载海量商品信息,其次,虚拟货架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方便地查找。这就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货架所带来的价值。
但这对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用雷军的话来说,只有听见炮火的一线员工以及中层才能有效地决策,而企业高层不知道现场的货架发生了什么情况。Top-Down的方式在面临期货制的时候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但是在面临需要快速决策的需求面前,就变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经典的例子么,就是IBM换个灯泡要花一个月。与此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变换又非常快,半年前还是热门需求的商品,半年之后可能就变成街边货没人要了。
所以,基于虚拟货架,企业就必须在内部进行组织、管理上的变革,把消费者纳入到整个需求的起点中来,从需求去倒推产品生产,用虚拟货架去管理线上的虚拟销售和线下的实际货架,只有这样,企业才不至于在商业竞争中落后。这在生产领域体现为柔性化生产,在流通领域体现为线上线下的渠道暗战,这两方面我以前都有写过。
另外,仅仅有一个虚拟货架是不够的,仅仅把消费者纳入需求起点中也是不够的,因为消费者这边同样也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我买什么,到哪里买,谁家的东西好,谁家的东西坏,消费者面临挑选难题。这个时候,最早站出来和消费者交流、把消费者纳入到需求起点的企业就有福了。
简单来说,企业的价值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而消费者的价值是需求和经济利益。当前者和后者在平等的层面上开始交互的时候,企业的价值和消费者的价值才能最大化地匹配,双方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释放。
以上大概就是我对于“从货架血拼的原始经营到价值交互”的回答。
补充一点,这里的货架其实就是企业和消费者需求的匹配点,只不过互联网带来的虚拟货架改变了整个商业的底层,带来了更多的特性,比如数据、口碑、碎片化等等,海量需求只是一个起点,远远不是终点。
不知道这些能不能回答你的问题?
祝好。
交流请加微信公众号:Knowhow_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