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依据
信息场域
“无意识并非存在于个体心里,而是存在于个体之间。”
系统能潜在地意识到什么有用、什么有害,这一意识不属于任何个体,它存在于一种信息场域里。
信息场域的运作是无意识的,因为系统里的信息处于被动状态,相关者不会有意识地使用它。
系统排列的方法能让系统里的动力(systemic dynamics)见光,化解冲突,从而缓解场域里的紧张。
进行排列时排列师有意识地启动系统的信息,从而让大家意识到系统里的信息场域,认清系统里的障碍。
良知
系统良知像指南针,给人方向感,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有没有走对方向;并不是评判善恶的道德感。
归属
能归属一个团队就表示能生存。我们的行为里储存着不同的演化阶段,而对归属的渴望,遗传自我们动物王国的始祖。离我们最近的亲属是哺乳类,对它来说,归属它的动物群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落单的绵羊和被抛弃的小狮子下场一样悲惨。由于我们天生就会非常积极地确保我们在目前的社会系统里拥有一个位置,所以要我们去改变比我们大的组织里产生的发效果行为,是件极困难的事。
序位
阶级:对系统生存的重要程度。
资历:归属系统的时间。
二、达成一个目标的两种途径:结构主义与现象学
结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事实是由个体创造、建构出来的。
现象学(phenomenology)并不反对上述论点,但把事实的概念加以延伸,扩及更大的整体,意即我们不是创造,而是发现。现象学者看系统时没有任何预设立场,也无意改变系统,只把它看作一个未知的现象。因此坚持在选择解决方法之前,必须先认知事实,如实地承认。
现象学者要看的是“现在真实的情况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先看哪个系统的原则被破坏,并让这些地方重新归序。否定事实会让人变弱,但承认事实却会带来力量。
结构主义者看的是“可以怎么样”这个想象的概念——选择一个更好、更成功的事实,刺激并支持大家一起创造共同的新事实。
结构主义者能以新的建设,指出执行解决方式的道路;而现象学贡献了系统的基本原则,指出解决方法在适用性上会遇到实际的限制,弥补了结构主义。
三、系统动力——以隐形的方式在运作
1、忠诚
2、承接
3、投射
4、僭越
5、系统良知的代表
四、排列师:需要内在与外在的经验
把原先的期待、内在的行动全部放空——注意力集中又不集中,泰然自若。
如果一个排列师没有处理过自己个人的、家族的系统,他会很容易曲解,因此我们认为处理企业和组织的排列带领者,绝对必须用家族系统排列在自己身上下过功夫,并且拥有相关经验,把自己准备到位。(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