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又称为“门风”。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家庭成员经过几代人甚至数代人传承沿袭并发扬的处世风格。体现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
对于岀生在70年代农村的我来说,小时候虽然不懂什么是家风,但是老一辈人留给我的记忆让我终身难忘。从记事起就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特别重视教育,爷爷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上过私塾的人,念过书有文化,能识文断字能写能画的人。爷爷是村里的会计,算盘打得很好,毛笔字写的也好。所以我小时候爷爷手把手地教我打算盘,学打小九九,珠算加减法,还有写毛笔字。爷爷乐于助人,每当临近春节过年的时候,全村的人都会来找我爷爷写春联,爷爷写对联都不用看对联书,他脑子里装着很多副对联,不同的家庭写什么样的春联,他胸有成竹,他写的春联特别受人喜欢,每逢年关,我家桌子上凳子上坑上摆的满是春联,来我家取春联的人络绎不绝,每当看到乡亲拿着爷爷写好的春联高兴地离开时,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有文化的人,象爷爷那样为村里的人服务。爷爷不但有文化,他的品行也很受人尊敬!我们村里谁家有了矛盾都找他去调解,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找他去当理事的,谁家有了困难,爷爷会第一个站岀来前去帮忙,是远近有名的好人,这种纯朴无私乐于助人的品质是赢得了乡亲的尊重。
奶奶也经常给我讲我们同村的本家的一个伯父学习是多么的刻苦,看见字不看几眼就迈不动腿,后来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城里有了好工作,有了大岀息。虽然奶奶一辈子劳作没有走岀过老家的村子,但是却懂得这些基本道理,人没有文化不行,不上学不学习就不会有大出息,让我向我那位大伯学习,以他为榜样,争取学有所成。到现在为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们大家族中几乎每年都会岀大学生,并且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现在回想起来上学的时候我能刻苦用功,从不觉得苦和累,我认为是和爷爷奶奶对我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因为从小就把重教尚学的种子埋在了我的心里。
爸爸经常在学习方面督促我,必须学会学透学扎实,要求数学必须考满分,不应该丢分。因为爸爸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最好,每次都是第一名,很可惜在特殊时期上完初中不允许再参加考试了,只好回家务农。一辈子本本分分勤勤恳恳,面朝黄土背朝天,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有个好的未来。我上小学的时候课外书还不多,主要是连环画、小人书、画册,虽然说家里不富裕但是我喜欢的书父母都会买回家,比如连环画系列的《水浒传》《岳飞传》巜杨家将》等等是翻看了一遍又一遍,记得爸爸给我买过一本巜作文选》里面的好作文我是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到了背下来的地步,尽管当时不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但大量阅读强化记忆对于我后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在聊城参加了工作,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教育方面我和孩子妈妈更是特别重视,把孩子的书房布置的很有书香氛围,这么多年我为孩子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图书,孩子房间的书架、书桌、窗台上都摆满了书,孩子随时随地顺手取书来看。我相信孩子通过多读书读好书肯定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受益。为了让孩子多长见识、增长智慧、真正的开阔视野,每逢寒暑假我都带他们出去旅游,在旅途中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带孩子们去过北上广深港澳大城市,也去过草原看过大海,香港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上海外滩、东方明珠、上海迪士尼乐园、“小蛮腰”广州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安门、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通过游学的方式让孩子亲自自然,亲身经历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孩子们的视野,给孩子报名参加夏令营冬令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让孩子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和沟通交流。让孩子从小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是特别感恩东方双语小学,感谢孩子的老师,大儿子也是在东方双语毕业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文轩中学西校,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明昊看到哥哥在东方双语小学取得的好成绩和养成的良好习惯,自己也以哥哥为榜样向哥哥看齐,于是来到了双语实验班,在这里可以看到孩子的改变和进步,因为基础打的不牢,学习态度和习惯都需要纠正和规范,通过半学期的时间,在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下,孩子也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学习态度也有很大转变,学习成绩也取得很大进步。我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家有家风,校有校风,好的校风有助于孩子成长,有利于孩子争先恐后地学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好的环境会影响和改变人。 我这么做,选择好的学校也是在传承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风,祖孙三代,辈辈往下传,这不就是所谓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吗?!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主要对孩子的品行进行教导,经常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善良诚信正直的人,要乐于助人,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两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沾染一点恶习,对生活对学习都积极向上。在如何做人方面我觉得还是家长的责任更为重大。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是父母给孩子带来无形的榜样,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灵。现在的孩子只所以会出现很多小皇帝,小霸王,就是与家教有关,脱不了干系。在以前家教是相当严的,犯了家规会有家法伺候的。不管是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都有家规家训国纪国法,不然的话就一盘散沙,这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行为习惯方面,家风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说家长在开车上路时都遵守交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遵法守法,就会给孩子种下敬畏规则的种子。在尊老孝老方面身体力行,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关于孝道的认识。在接人待物与人相处过程中能够坦诚相待,与人为善,就可以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温暖和光明。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优良的家风传统进行灌输,对于不良习惯和行为及时纠正,引导孩子向着知书达礼的君子风范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之所以我们的前辈们都注重家风的熏陶和传承,是因为他们深知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古今中外的例子有很多。
美国就有这样两个家族,他们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爱德华兹和马克·尤科斯曾经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这两个人的经历颇为相似,一起在一间教室上学,一起创业,直到他们年老之后,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定居,结婚生子,安稳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然而,时过境迁,几百年后,他们的后代都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但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明明如此相似的两个人,他们的后代却产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爱德华兹家族中,由于家族祖祖辈辈都将教育放在第一位上,重视家风的建设,在滴水穿石的孕育中,如今家族的人都成为了社会的人才,该家族大约一千三百人左右,有25%人全部都是大学的教授,而也有很多的人成为医生、律师、牧师等等,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马克·尤科斯家族中,情形却大不相同,家族中大约有900个左右的族人,但是其中33%,也就是接近300人都被关进了监狱里面,而女性后代里面,则也有十分之一的人做着最不堪的职业——在灯红酒绿中赚钱。家族的鲜明对比,让我们完全不能联想到他们的先祖还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如此光景,让人唏嘘不已啊。
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到底是是什么呢?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家风的不同,在爱德华兹家族中每一个人都被告知要遵守一些规定,做人要有章法,不能太过随便。在这样的家族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出的人,自然会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并且一代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而另一个家族则完全放任自流,也因此会出现与上一个家族如此鲜明的区别了。在中国也有一些这样家族,他们继承先辈的遗训,严苛要求自己,最终也将家族不断发扬光大。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近代最成功的父亲梁启超,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重视子女教育,给孩子竖立远大理想,传承优良家风,浸润孩子成长。
我们聊城当地的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傅氏家族,就注重诗书传家,是当时四大名门望族之一,傅以渐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傅以渐以后,傅氏成为典型的官宦世家,获取功名,中举人、进士、为痒生、太学生者不下百余人,在朝为官和出任封疆大吏者几代不绝。我认为有机会可以带着孩子多去几次傅斯年陈列馆,多多学习和深入了解,对于我们家长和孩子都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会有很多启发和很大激励,帮助我们更加的注重家教家风的作用。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认为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是家庭和美兴旺的基础,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明亮的引路明灯!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重家教、立家训,传承优良家风,塑造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