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理念的渗透”:为了成长,必须积极应对变化;那么,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一理念呢?为此,会议的主题是大同小异的:
1. 必须掌控每种产品的销售动向,建立假设并以真实的数据验证,从而提高订货的精准度,贯彻“单品管理”;
2. 门店和员工自身都要根据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改变。
那么,更具体怎么操作呢?作者提到了几个案例:
1. 泡沫崩溃之后的“便利店饱和论”。经济一蹶不振,便利店真的饱和了么?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为什么还有其他品牌不断进入?(稍显牵强)从地理覆盖来看,仍然有些区县没有覆盖到,因而增长仍然有潜力——因此这是个反案例,强调面对变化的不变,经营战略不变;
2. “餐饮连锁店业绩萧条”,“是被便利店抢走了顾客”?难道餐饮店失去的所有顾客,都去了便利店么?顾客为什么不愿意在外就餐了?这意味着,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应该不断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并管理好存货;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养成把“顾客的减少”随意归咎于其他原因的习惯——比如宏观环境啦,等等,而且尤其是不能经营状况好,就是管理者的能力强;经营状况不好,就是外部环境不好,就像抗战片中总说的:“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推功揽过要不得。
3. 在区域顾问会议中,鼓励各个区域顾问的最佳实践分享,而且要求其他顾问分组讨论如何把这些内容传递给其他分店——这样,也增加了员工的积极性;
4. 在会长室中召开高管会议,不断盘问经营细节,从而识别“用心工作,大有前途的人”;——和上一层正好相反,是为了让高管层不忘初心,关注经营的根本;
总而言之,到了这个级别的人,强调大原则,而不再是具体的经营措施,避免培养应声虫,也能培养出员工建立假设,挑战创新的能力。所谓经营,就是不忘根本,踏实的向前迈进。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如何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