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学困生思维的源泉
读第77条《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从76条到78条建议,都是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文章。第76条建议是针对学困生教学的总策略,第77条建议针对学困生的解题训练,第78条建议是针对个性学生的思维认识。这三篇文章,是苏霍教学困生的一个专题小序列。
除了语文的字、词教学以外,苏霍一向还是重视数学教学的,他在多篇建议中提到了数学的逻辑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他在第77条建议文章中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数学课上的脑力劳动是思维能力的试金石”。为了教会学困生会分析和解答数学应用题,这次苏霍以别特里克这个学困生为例,介绍了他自己的教学经验。
阅读全文后,我认为,苏霍的建议主题意思是,在解析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学会抽象思维。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是教会学生思考。苏霍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关于思考的重要作用,苏霍最早在第11条建议《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中提到的,思考要让学生关注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意义联系,只要这些“思考之点”打通了,学生的认知也就提升了。现在,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苏霍再提思考的意义,他利用“思维课”的机会,教给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和对比各种事物、各种属性和各种现象,即教给他们看出事物的相互作用。例如教导数学应用题时,他把“量和数”作为思考分析的切入点,让学生理解数的依存关系,这个“依存关系”就是“因果关系”最初表现。我以物理学科的《密度》为例,也来说明思考的重要性。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让学生掂一掂,感觉质量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由感性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三组探究实验,分别测出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和体积,再引导一个关键的思考之点:计算出三种材料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然后,说明密度的概念,即为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或者说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谁的质量大,谁的密度就大。如果教师更为形象的点评是,密度相当于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实程度,那么学生的思考认识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二是学会抽象思维。感性认识是局限于现象表面的,思考事物因果关系的下一步一定是寻求数量关系或者是基本规律,这就是抽象思维的认识。苏霍说,“如果离开了理论思维,客观事物就会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把儿童的视线遮蔽起来。只有在儿童能从他周围的事物中抽象出来即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时候,自然界才能成为训练脑力劳动的学校”。在分析解答数学应用题时,苏霍又深刻地说,“认识相互作用是进行抽象思维的直接准备,这一点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条件”。我想,关于“密度”的概念建立,应该是从感性认识入手,对木块、铝块、铁块等不同材质的不同数据分析后,得出不同材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从而上升到抽象思维的。并且这种思维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理解每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的数值涵义,了解一般情况下ρ固体>ρ液体>ρ气体的特点,知道ρ冰<ρ水的特例,发现气体密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特点,等等。这样,从整体上让学生形成形成对密度概念系统性的理性认识:密度是不同物质的基本特性,但它要随着物质的状态和温度而发生变化。
三是学会基础知识。苏霍说,“一个不会计算的思考者,是无法掌握知识的”。训练学困生解答数学应用题,除了思维训练,还要有基本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的基本运算的能力,那么他的思维是没法进行表达和呈现的,所以说,“光思不练”是没有意义的。在这方面,苏霍的一直观点是,基础知识要让学生达到“随意调取”的自动化的程度,是不应该忘记的,比如一百以内的乘法运算,我们叫做背诵“小九九”的;语文教学方面,苏霍也是经常强调书写自动化、阅读自动化的,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或者说是基本工具。“密度”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常见材料的密度大小关系,记住水的密度,会用密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ρ水=1.0×103千克/米3=1.0克/厘米3为例,这个数值学生是必须要记住的,应用问题中只要告诉液体是水,它的密度就相当于是已知条件,同时学生还能够说明它表达物理意义是:体积是1米3的水,它的质量是1.0×103千克;或者说,体积是1厘米3的水,它的质量是1.0克。这些密度内容就是学困生要学会不可忘记的基本知识。
四是增强学习信心。苏霍多次提到要增强学困生学习自尊与自信的问题,我记得在第23条建议中,他提到“把思想和自尊融为一体”的做法,在上一条建议中,他还是坚持要给学困生“自尊感”的,所以,我是坚持要给学困生“用心”的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一旦学生有了自信,自尊自然就有了,他们的正常人格特点也就建立起来了。“我自己解出了应用题!”当别特里克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自豪的时候,苏霍也为自己的教学而骄傲,他感悟到,“纯洁的道德的自豪感,这是人的尊严的源泉。没有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受到自豪感,就谈不上培养出真正的人”。用今天的“心灵鸡汤”话语来说,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在“密度”知识里,我是要对学困生设置专门的思考题的。例如,因为ρ冰<ρ水,冰漂浮在水面上;因为ρ油<ρ水,油漂浮在水面上;鸡尾酒的多层多彩,你能来解释一下么?1千克的水,至少需要多大的容器来装它?若水结成冰,它的体积又是多大?水结成冰,体积如何变化?结合这个计算,你能尝试说明冬天水管为什么能“冻破”吗?如何避免水管“冻破”?这些习题设计都是从基础知识逐渐递进的,并且还是联系实际问题的,目的就是让学困生在解答过程中,享受解题成功的感觉,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困生的思维训练,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懈坚持和长期等待。我们一直所说“静待花开”,原来是来自苏霍的话语,“思维就像一棵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下一篇文章,我们将共同欣赏苏霍的一个叫巴甫里克的个性学生的“思维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