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知在写作方面没有什么天赋,当然有天赋的人也不多。但是我却莫名的喜欢那下笔成文的文字。像是张爱玲,三毛笔下的文字,感觉就是一气呵成的。仿佛她只是拿着笔,而那带着仙气的文章就自动流了出来。
太喜欢这种感觉了。那笔下的故事,人物和场景,明明是那么的普通,写出来就是那么的鲜活。这两天在读三毛的《温柔的夜》,许久未出现的温暖如春的感觉又扑面而来。读着《黄昏的故事》,我一个一到下午就会莫名伤感的人,也突然跟随着她,喜欢起了一天中的最后光亮时刻。简简单单的黄昏散步,在三毛的描述下,让人读起来就是那么的有滋有味。没有任何征兆的,就被她带动着,喜悦了起来。
我一直羡慕着这种信手拈来,却能浑然天成的写作者。也在苦苦追寻着为什么她们就有那么的灵感或是那么恰到好处的感悟,这种神来之笔真的不是能够简简单单的照搬过来。即使把她们的文字铭记于心,搬到自己的文章里也一样的没了灵魂。
初中的时候,中午回到家对付一口午饭,就喜欢把自己关在小角落里,读一读家里仅有的作文书。不知道是因为所处小城的闭塞,还是家庭教育的古板,作文书里的世界对我来说已经很精彩了。因为小时候家里书的匮乏,导致我现在就有了一种执念,就是喜欢给家里的书柜增添新成员。
我写的作文,在初中时也会偶尔被当作范文来读一读,但是一进入高中,我就变的彻底的无声无息。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是我的学习不行,也不是学习能力差,唯有自卑将我自己甘愿的埋在了尘埃里。往事已成云烟,我也不愿回顾那段经历,虽然那段梦魇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成年了从事着与文字没什么关系的工作,但是每天看着网上充斥着各种文字,各种逆袭仿佛都来源于写作一般。写作这条路,貌似门槛低,可是要想有所提高,怕也是一辈子的功课呀。
我没奢望自己有一天会下笔有如神助,但却渴望将自己每天的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也不切实际的希望,这点点的文字有一天能够让别人读起来会觉得有点意思,而不总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和为赋新词强说愁。
说不上自己有什么作家梦吧,但是也会坚持的写下去。却不应该这样漫无目的写了,应该更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我喜欢的写作者是怎么将想法诉诸笔端的,又是怎么将原本无聊的事情,经历的那么多姿多彩。
先是要把表述的主题能够清晰的写出来,再把作者经历的事情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再反复比较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富兰克林当时就是这么练习的写作。
写吧,也许写着写着,就豁然开朗了呢。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