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心若静,尘自飞
谈笑在指尖
初春的天气,依然带着些许的寒意,每日在人群的漩涡中穿行,游走于纷繁的城市里,望着拥挤的人群,攒动的人头和纷杂的是是非非,不禁厌倦起世俗的繁华与纷扰,很想能寻找到一块去处让心灵得以安静。远离车水马龙的嘈杂,不去观赏繁华的街市,也不想品尝风味的美食,只想将那颗柔弱的心放入那静寂之地。于是便踏上了一条通往寺庙的古道,沿着落花的幽径缓缓而行。
我内心并无怀揣要准备出世的心境,也并不想皈依山水禅境,只因为日子过久了,想远离烟火红尘,寻觅一个无尘的地方,好让心灵稍许得以清净清净。
江南的古刹多半座落在人迹稀少的深山之地,倘若不遇到烧香的季节,庙里总是透露着一种隔世的萧然与寡静。走进庙内,有深掩的重门,有雕花的窗棂,有青苔的石阶和幽淡的檀香味,还有铁杵撞击铸满篆文的大钟所发出的沉闷钟声。几百年来,这钟声能“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 寺庙里的钟声不仅仅是一种声音,而是在喧嚣尘世中给人一种宁静。
在院内找到一块石头坐下,闭目聆听着耳边悠扬的钟声,当—当—当,沉闷的钟声,撞击着我已被尘世渲染已久的心。钟声如雨,一片片,一阵阵,在屋顶,在竹林,在山间,荡开,散去,远逝。时间与空间在这里凝结,随后又一点一点地消散,尔后便陷入了一种沉静,一种古朴的静,庄严的静,四大皆空的静。让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所有的意念都在这清幽之地变得空灵。
一击击的钟声敲打着我的心灵,仿佛我的前世被关在了这里。晨钟暮鼓虽然显得空渺,但是,已唤不回我沉陷入世多年的心,氤氲的香雾纵然也让人迷离,却无法荡尽身上世俗的尘迹。
良久,钟声轰响不停,不知是怎么回事?走近一看,不禁惊讶万分。如今古寺里的晨钟暮鼓变了味,只见一个个朝拜者,挥动着铁杵,只在为自己祈福,指望钟声能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遐想,无尽的幸福。
自古以来都说,钟声是佛接收的信息,是佛荡涤凡夫俗子心灵的尘帚,“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寺庙的钟声是在警醒世人,要远离丑恶,立地成佛。敲钟偈曰:“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可如今,寺庙的敲钟已无晨钟暮鼓之说,只要付了钱,随时都可以去敲。
人生无处不红尘,红尘俗事也已带进了寺庙。当我踏进寺庙那道木质的门槛时,究竟是一种沉沦还是一种新生?我陷入了沉思,已根本记不起前世的那个梦。望着那貌似与尘世相隔的宝殿,静观寺庙内的香客翘臀弓腰朝拜菩萨,不知烧香拜佛和暮鼓晨钟的禅韵里,到底会有多少人能得以大彻大悟?袅袅香烟中,只让我从中看尽了百态人生。
出了寺庙,在寺庙门前徘徊久久,很想去问问面相,想知道我的前世今生,直到那些为人称骨相面的江湖术士收摊归去,我也没有走近一步。绯红的夕阳徐徐落下,我只能怀着失落的心情悄然离去,留下的是我的足迹与风一样背影,我不知该拾拣哪一条路,又该沿着谁的生命兀自走行?
幕鼓开始敲响,法师们引吭高歌的诵经声,却犹如天籁在耳边响起,不管有多么的不经意,还是占据了我整个的耳膜,甚至是整整的一颗心,还泛滥四起。
佛说:“心若静,尘自飞。”我懂。寺庙不可能是我的归宿,我的归宿在哪里?不知,我又到哪里能寻得一方净土?我也不知。我只在碌碌的尘寰独自行走,漫无边际地行走,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