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又
西开教堂——天津最大的天主教会,天津天主教徒所集中的敬拜场所,始建于1913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作为滨江大道上的主体景观,西开教堂统摄全局、吸纳游客,匆匆岁月间已成为人们游览与观光的“圣地”。而教堂为何称为“西开”?本身的旅游价值体现在何处?,一直是我们未曾关注的细节。带着好奇与疑问,我独自来到“圣殿”,体会与考察这座城市的“灵宫”——西开大教堂。
秋色之下,我徒步至此,光洁的街道映衬着红色的基调,纷繁的落叶拨弄着空气的旋律。远观教堂,罗曼式的建筑风格散发出神秘的气息,隐深的大门引领着步伐的节奏,拱形的门窗诉说着古老的奥秘,前后错落的乔木与出挑的树干也在美化着教堂的构图,整体场景宛如萨金特笔下是水彩画,朦胧润色。走进院落后,我开始细细体量这座建筑,发现教堂的入口区朝东北向,整体立面分三段式构图。其上层塔楼对称而立,塔上冠以穹隆,高度可达45米,表皮以绿色铜版为饰面,塔尖之上还安放了青铜十字架,色彩搭配碧绿金黄,美不胜收。其下,中层三角眉山花嵌于双塔之间,檐口则使用白色券柱列进行装饰,凸显了建筑的层落关系。而中心玻璃彩窗则使用逐层退叠的拱劵,“刻画”窗口的轮楞与线脚。最后,教堂的底层入口区则运用宽大的罗马拱劵构成外部造型,并以棕色实木作为材料形成厚重门板,体积感十足。除此之外,教堂的外檐材料还选用红黄色相间的花砖进行砌筑,从而盘活了墙体的肌理层次,并在色彩关系上与绿色穹顶形成鲜明对比。如从仰视的角度去看,教堂传递给人一种庄重的肃穆感与神圣感。
在观察建筑的外部造型之后,我开始步入内殿,准备领受“从上而来”的“设计智慧”。推开侧门、轻声而入,高敞的穹顶映入眼帘、隐秘的声乐沁人心脾,一股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怀着此种心情,我观察四周,发现西开教堂的建筑平面呈经典“拉丁十字型”,室内横厅与中厅相冠构成十字廊道。其中央大厅运用“两排单列式方柱”将前殿分成三个部分,即两道侧廊与一道中廊。而纵深的线性走廊又将人们的视觉中心引向圣坛,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另外,中厅的柱子共有14根,每排7根,它们通过十字拱劵的连接构成一个整体。而拱劵与方柱还设有龛槽,并引用爱奥尼柱头作为装饰。与此同时,中厅两端墙壁还挂有圣经题材的油画,以及使徒宣教的大理石雕像,每个细节的描绘都十分精湛。除此之外,教堂内部的空间采用白色为主基调,以表圣洁之意,他在彩色玻璃的渲染下,光鲜无比。每当周日清晨的钟声响起,这里都会坐满虔诚的信徒,共同憧憬着他们心灵中的“天堂”。伴随着这一道道光线,我也逐渐走至圣坛。此时,正逢有一位长老侍奉祭坛,我不由向前询问有关教堂的历史,从他的口述中得知,西开教堂坐落于原法租界区,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罗所建,并于1916年建成。因其地处老西开区,毗邻海光寺,故而得名西开教堂。接着他又说:“原先教堂周围存有一大片教会附属建筑,现有的妇产科医院(原天主教医院)、21中学(原若瑟会修女法汉学校)、西开小学皆为当时创办,西开教会则为当时的教育与医疗事业作出了更多贡献”。听至此处,我想在那个时代,教会既有宣教责任,又有社会责任,确实有着进步意义。而他在百年的发展中,也被津门人民所接受。如今,每年的圣诞节这里都会聚集大量的人群,其中有信徒,也有普通大众。因此,西开教堂的魅力已不局限于宗教层面,而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与心理认同。想到这,我从耳堂出来,再次仰望这博大的建筑,感慨万分。
西开教堂他是平安夜下的“锡安城”;是霓虹灯下的“静默标杆”,是商业街道的“绿洲岛”,又是慰藉心灵的“祷告室”。不管你信与不信,爱与不爱,他始终“伫立”在那里,“守候”在那里,又在那里“等待”,用他温柔的双臂迎接“流浪的游子”“归家”。我想教堂的威严与肃穆只是形式的结构,其内在的感召力才是功能的实体,营造出一种心灵上的“宫殿”才是教堂设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