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上说,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产业,我们应尽心尽意的爱他。
从小我们就开始学习爱,可是我们最习惯的始终是被爱,被父母,被亲朋。
直到我们自己做了父母,才真正的学会了爱。
可是,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孩子。
经常性的看到成功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为了工作,把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热爱的事业,都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
说到动情处,不免是红了眼眶。
咋看之初,很感人,我是属于泪点很低的人,也经常性跟着唏嘘感慨,被所谓的成功人士赚去了大把的眼泪。
当然,那是成功人士,另当别论,暂且不说。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是如何爱孩子的呢。
记得在我家孩子满八个月的时候,因为不得不上班,就找了本单位的一位职工家属帮忙带孩子。
每天上班前,给孩子吃饱喝足,带上孩子的衣物包被奶瓶,送到那位大姐家里,又忙着赶去上班。
中午下班,两人总是分工协作,一个先回家准备饭菜,一人去大姐家接孩子,走到菜市场的时候,还得顺道买菜,再去接孩子。
那时的自己,真是力气好大的,抱着胖嘟嘟的儿子,手上还坠着一大袋蔬菜水果的,艰难的爬上我们居住在五楼的家。
通常都是吃好了饭,一人收拾碗筷,一人陪儿子玩会,有时候太累想偷懒的时候,总是想法设法的想把儿子哄睡,自己也可以眯会,可是小家伙因为一上午没见到爸爸妈妈,总是粘人,不愿意午睡,弄得那一两年时间里,从没有午休过,经常都是疲惫不堪,睡眠不足。
到下午两点半的时候,大姐会来我家帮我接孩子,省去了我的又一次奔忙,孩子抱走后,又忙着赶到单位。
每天如此,直到儿子三岁送进幼儿园。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忙碌而辛苦,但那种心甘情愿的辛劳是多么的有滋有味。
孩子的啼哭,是他的需求,他的蹒跚学步是探索世界的第一步,他的牙牙学语也让身为妈妈的我激动不已。
记得那时的自己,从不把儿子背在身后,尽管我知道那样可以把双手解放出来,自己不要那么费力的坠着那些蔬菜。
我总是在接儿子回来的路上,静静的抱着他,面对面细心的观察着他的情绪变化,和他不厌其烦的讲话,虽然那时儿子还不会讲话,但是母子眼神的交流更为重要。
后来事实证明那些所谓的废话真的没有白讲,儿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很快很好。
但是同时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太早把孩子送给别人带,儿子敏感中还带着不安全感。
最能证明儿子缺乏安全感的是他对小抱被的极度依赖。
只要在家大部分时间总是要抱着他的小抱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吃饭坐在板凳上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从幼儿园回来之后,第一时间要找他的小抱被。
甚至于后来发展到回姥姥家因为没带小抱被,一夜啼哭不睡觉的情形。
我感觉到了儿子内心的不安,父母不在身边,虽然每天也只不过那么几个小时的分离,但对于孩子来说,离别后留下的一方要比走的一方更觉孤寂和期待见面。
发现了这些,心中不免惴惴不安起来。
在陪伴儿子玩耍的过程中发现儿子特别喜欢搭积木,就和他一起玩,还经常性的故意搭不好,总是问儿子怎么搭的呀,妈妈怎么想不到呢,慢慢的转移他的注意力,还带儿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在运动中寻找乐趣,渐渐的儿子对小抱被的依赖越来越低了。
这是我在带儿子的路上发现的问题,那么,如果当初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亲自的带孩子,而是把孩子送给老人带,情况是不是有会不同呢。
一位朋友从外地回来家乡办事,在聊天的时候说起她三岁的女儿,心中也是戚戚然的。
因为夫妻二人都在外地工作,把孩子留在家乡交给老人带,平时几乎没有时间回来,也就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女儿,陪着住上几天。
当时想着:孩子还小,不懂什么,自己父母带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现在努力工作,多赚点钱,给孩子有个好的生活。
现在回来一看远不是那么回事,孩子和她们夫妻不亲不说,还被老人宠溺的不行。
在我们的周围有太多这样的家庭,因为忙,因为没空,有太多的会要开,太多的应酬退不掉,只能牺牲你的孩子。
而你却不知道,你舍去的是你一生中都无法重来的时光。
酒局可以有很多,而你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是转瞬即逝的,都是无法复原的,你将错过她的每一个笑容和每一声啼哭,以及每一刻不可重复的时光。
其实,衡量你是否真的在意和真的会爱你的孩子,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如果没有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即便是你赚得了全世界,那又如何呢?
家庭教育和心理专家认为,孩子0到12岁,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即便做不到,也应该由母亲陪伴孩子,又或者不应将孩子放在身边也置之不理。
更多时候,不是我们带领孩子玩,而是孩子陪伴了我们,让我们找回曾经久远的美好时光,孩子带着我们逛公园,一起去爬山,去跟踪草叶上的甲虫和泥土上的蚂蚁,更新了我们对世界的感觉。
所以,每一对父母,都应该感谢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的让自己成长,在和孩子相依相伴的每一天,所得一定大于所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