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林:60所思(29)《一种纪念》
人到了一定年纪愿意回忆过去,尤其是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我能从内蒙伊敏河顺利调到常州市新闸中学工作,这里不得不感谢市教育局人教科陈同志和老校长汤志华,萍水相逢,热心相助。
那是35年前的事情,原本已经联系好调往江苏盱眙红光化工厂,我想调动工作是件大事,准备去接收单位看看,如果没有问题,回来就办理商调手续。从家里出发先乘火车到齐齐哈尔,然后转车到南京,再乘8个小时长途汽车就到达接收单位。接着参观了工厂办公楼、生产车间、职工宿舍等,总体感觉不错,属于军工企业,主要生产炮弹,周边有山有水,绿化不错,美中不足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就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不经意间听到厂里有位常州籍工人说:“这几年他家那引进很多人才,尤其是需要教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为何不到常州去碰碰运气呢?两年前,我曾领着团干部去南京考察路过常州,对那里的交通、文化、美食等留下很好印象。我告别江苏盱眙,乘汽车、火车,几经周折来到江苏常州。出了火车站就打听市教育局在那里,还好不是太远,步行10多分钟就到了,市教育局一位30多岁女同志接待了我,她中等身材,姿态优雅,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说话简单清晰,热情周到耐心。我把来这里的目的,一五一十都说了,她说目前市区教师已经饱和了,郊区学校还是需要的,只是相对偏远,生活不便,本地人是不愿意去的。接着推荐了两所学校,青龙中学和新闸中学,从市区地图上看新闸中学离市区能近些,青龙中学一个是远点,另一个是在常州殡仪馆附近。我决定去新闸中学看看,她告诉了去的路线、联系的人等等。后来得知她叫陈晓菊提拔为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第二天上午按照陈同志说的,从住地乘12路公交车到江南商场转4路公交车,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到达了新闸中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完中学校,建有两栋教学楼,一个学生操场,虽然正直冬季,校园仍然绿意葱葱,对我这在东北长大的来说,有着别样心情和感受,是十分宜人的读书地方。在门卫简单登记后,来到了校长室,由于事先接到了通知,校长热情的接待了我,校长汤志华,男,五十多岁,中等身材略胖,圆圆的脸,浓眉大眼,有福面相,一副和蔼可亲样子,他听了我情况介绍,用不太标准常州普通话说“学校需要老师的,主要缺英语老师,可以让你夫人来面试,如果没有问题,夫妻俩人可以来学校工作,我们是欢迎的,学校刚建了教工宿舍,就是为引进人才准备的,你们来了就能分到房子。”听起来略有些费劲,意思全懂了,工作调动有戏。我一方面告别学校;另一方面同教育局陈同志打了招呼,回去同爱人来面试。几天后返了回来,学校领导及外语学科组长听了我爱人讲课,非常满意,学校同意调人。1987年底收到了常州市教育局调令,过了元旦就要去学校报到。调到常州工作实属意外,没有想到事情,在那可是举目无亲,虽然心理有充分思想准备,但是遇到困难如:语言、气候、饮食差异等还是难以想象的。学校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许多老教师还没分到住房情况下,优先解决我的住房,三居室100多平方米。学校出车、出人、出力帮助搬家。那时我的孩子还小,不到上幼儿园年龄,学校专门请了李荷葆阿姨帮着照看。在这里要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使我们很快融入新城市、新工作和新生活,定居了江南鱼米之乡常州,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