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5月28日12:50-13:10
地点:二楼开放式会议室
与会人员:陈刚(皮皮)、吴*、杨*、李*、李**
主持:陈刚
内容:分享共读《成长性思维训练:12个月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指导手册》第九章《四月:不知道与尚不知道之间是有区别的!》的感悟;
陈刚:简要回顾本章大概。
李*:书上提到不知道与尚不知道之间的区别,以前说不以知为贵,你知道的、认可的,比较容易接纳,不知道的较容易疑惑。结构性、总结性的方法,不把这部分寄希望于你的老师给你做的一部分,真正应该由自己掌握。老师是一部分。跟之前提到的反馈机制,这部分最主要的发起者还是在于自己本身,外部、指导性的部分只能成为你的参考。这是两个方式的评估。
近段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核心综合素养评价。我们在抓取维度时,痕迹的抓取,阶段性的抓取,大的维度,小的维度已经定了150个,这里面有一部分还是停留在比较虚的词里,还在进行抓取。这里提到的这两个给我的思路很好,P174页,黄金标准的部分,真正的在操作过程中,包括反思、评估,都得出总结性的评估,在核心素养评价里可以进行发散。我想起,我们学理科的人,以前在中学大学时做实验,包含这一部分论证实验,是包含相对于阶段性的,在我们做一些阶段性的范围中,怎么进行抓取有参考意义。我们比较缺少的是小组头脑风暴这一部分。我们现在在做的评估、头脑风暴,多是有引导者,没有真正做到头脑风暴,跟自己的观点结合起来。在我们的综合素养评估里,有一个思考模式的思考单,P178页,这一部分,对我们APP学生端里,学生学习,录播、在线的部分,这一部分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没有约束者,进行抓取,建立反馈机制,这个比较不错。
李**:知识渊博与有知识能力,我觉得知识渊博是学到知识,有知识能力是能运用到知识。像现在很多高分低能,不会运用到知识。
不知道与尚不知道,一种对自我鸡汤的灌输,不要自暴自弃,无形中激励自己。无论我们的起点如何,都会有成长空间。可以跟自己说的是,我也跟比我高大的人打过比赛,但我赢了他。
杨*:我看书不太仔细,想得不太多。
吴*:这个章节里是他对于教育本身的思考,像前面我们读了这么多章了,他有点到,鼓励学生重视错误,重视自己的成长,鼓励他,不要限定在一个思维里。问题来了,如果我们依然用同样的形态来评估学生,强调成绩高于强调成长,那成长型思维是不可能形成的。P172-173,他做的思考其实立意很高,不是在学校里学到了知识,应试体系。他以人为本,以生命为体系来考虑问题。重视分数在我们学校里,A级就是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如果整个班级里,一个学生需要被人认可,就会急功近利。学生如果遇挫,无法容忍自己的优秀里有瑕疵。黄埔江跳江的学生,一次与妈妈的争吵就放弃了生命。还有一种倾向,如果是对成绩不太好的人,可能会不堪重负,宁可作弊也要获得好看一点的分数。如果不以分数来认定学生的能力的话,以什么差别,专题性学习。给了一个详尽的办法,鼓励学生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P173。知识渊博与有知识能力,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本身,还是为了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有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获取,而不是死记硬背。那并不代表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实际要解决的问题,用这些公式是解决不了的。答案是可以通过不同路径来获得来解决的,思考的角度不同,鼓励自己从不同角度想问题。
讨论:
吴*:学生的评估,有的时候一个班七八十个人,老师直接就是用分数来进行。
李**:很多地方一个班就是有这么多人的。
李*:有的章节,读完感觉没有收获。
吴*:头脑风暴,适合用对话解决问题,找到方案。
李*:还没风暴,已经有引导,有一条主线。
皮皮:头脑风暴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用思维导图表进行。跟接触到过的东西有关,跟练习过的东西有关。
李*:有时遗忘,回看。
吴*:故事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