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灵性的层级”是从“小我”向“大我”进发的境界,虽然我们终其一生可能也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
2.NLP里由行为到习惯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无能力阶段、有意识的无能力、有意识的有能力阶段及无意识的有能力阶段。这和五月二号的晨读《如何改变习惯》中习惯养成的四个阶段可以对应:起跑期、疲惫期、过渡期、稳定期。
3.思维层级的表现主要是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的。
4.沟通中不要混淆层次。比如说一个小孩做错题,并不能以简单粗暴的“你很笨”来评价。做错题是行为的层面,而“你很笨”却上升到了自我认同的层面。
5.不要轻易以负面的评价贬损身边的人,不断强化的信念只会让他们在这条错误的路上越陷越深。
6.要时刻注意只在行为层级上去批评人而不要在自我认同上。与之相反,我们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时,只专注于行为却远远不够,而是要去改变他的动机。
7.批评的正向意图,就是帮助一个人做到他能力所及的最佳程度。
8.如果一个解决方案是建立在错误的层级上,那它只能短期奏效,收不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效果。
9.NLP思维模式的各个层级之间都在系统化的相互关联着。当然既可以由下而上,也可以由上而下做改变。我们要思考的是怎样改变成果最好。事实是自我认同改变最佳,信念层次改变次之。信念层次的改变大大影响着行为及技术层次。
10.以前,我一直以为是带娃影响了我的职业,但是在社群看到那么多带俩娃还工作很棒的人,颠覆了我之前的信念。一个层级的问题往往经由另一层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