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一个人——不是伤感,也不是执拗。我们的人生原本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就一个人》看到书名时,似乎总能产生共鸣。“一个人”并不是说我们在生活中要孑然一身、形单影只,而是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不要成为任何人的寄居蟹。
人生就像一部部影视剧相互联系、相互交织一般,每一部影视剧都有属于自己的主角。我们会遇见很多人,我们也会加入到别人的故事中去,也许在某些时刻,我们确实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会很耀眼,但我们应该明白在别人的故事里,即使你演得再好,也只不过是个番外。现实生活告诉我们,除了极少数关系是不需要时刻联系的,绝大部分关系需要我们频繁刻意地去维持。与其费尽精力去维持一段患得患失的关系,不如抛开它们勇敢地做自己。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与世隔绝,而是不必强迫自己去迎合他人。做自己人生的主角,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不依附、不迎合对方。
“孤独也好,寂寞也罢,都是我们成为独立个体的挣扎过程,不要因为痛苦、害怕就一头钻进别人的世界。你站在这里,就代表着自己,是一道风景。风大雨急,你却可以很自然地抖一抖身上地雨滴,像任何事都没发生过。我们来到世上,每个人都拿到了独一无二的剧本,就看我们如何演绎。”作者在书中谈到自己的改变时说到,他曾经也是一个喜欢依附于别人的、将自己和朋友捆绑在一起的人,直到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别人的世界里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自己脱离了集体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开始思考“独立”这件事,于是他开始变得有主见,开始变成“一个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孤僻、不合群,反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步,更洒脱。常常问一问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自己承担,能与另一个人情投意合,无论是那种关系,都是为人生锦上添花,而不是人生的笔墨;学会不依赖任何关系,独自面对一切问题,才是为人生雪中送炭。
毫无疑问,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是具有社会性的,从原始部落到宗族血缘。中国人一向是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合群”这个词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我们无意识的习惯,好似只有“合群”才显得正常,一个人的行为常常被认为是性格孤僻、不合群。有失才有得,一些人在努力融入群体的过程中,沦为他人的附庸,一步步迷失自我。我们离不开群体,但是我们免不了要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努力,一个人面对成长。
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太需要朋友是因为对自己没有安全感,如果一个人活得自在,也不需要朋友,更不需要委曲求全;如果你足够精彩,在奔跑的道路上,自然也会遇见好朋友的。当我们始终坚持自我,过得足够精彩,足够优秀,是可以吸引同频的朋友的,不需要我们可以去联系、去附和。有些人会因为我们的缺点而讨厌我们,但也有人会因为我们的真实而喜欢我们,我们不必让那些讨厌我们的人喜欢上我们,只需要坚持自我,让那些本该喜欢我们的人尽快发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