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人在无聊的时候,会用一些不好的习惯来“杀时间”:刷剧、刷手机、磨蹭。每次周末回家,我时间就满了,那就是用一整天的时间做饭。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我一整天的流程。
九点开始做饭,等吃完饭收拾停当,已经到12点了,是的,我用了3个小时。然后,哄哄孩子,两点多的时候,会去洗衣服,洗完衣服,到四五点,开始做饭,吃完晚饭收拾停当一般到七点半。
这中间,我一直有在做一件事,就是陪孩子。照顾孩子这件事被我贯穿在做饭洗衣服这两件“主事”的中间,被碎片化了。一天到晚确实没有闲过,也很累,而我的专注力一直都是做饭和洗衣服。一直都无法做到专心陪孩子玩。
这种状态从结婚有孩子后一直如此。
现在有个意识是我的时间一直都被“排满了”。听到我的状态的朋友都说“你需要学习时间管理!”我也一直很苦恼,也在尝试时间管理的方法,似乎一直都停留在皮毛的尝试中。也很哭闹一直没有发现自己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我不能让自己闲下来的理念”在作祟。
说起来这种理念由来已久,跟小时候做事的速度有关系。在我可以帮家人做事时,是个速度飞快的人,我会主动帮妈妈做很多事,可是,每一次都会得到妈妈的批评,让我重新去做。刚做事的我,掌握不好方法,重复很多次还做不好,内心就有了抵触感。再加上有个强势加高标准的妈妈,常被她贬得一无是处。而她又不允许我偷懒,事实上我已经学会了偷懒。
闲下来会无聊,显得自己无所事事,有愧疚感。既然做任何事都做不好,那就慢慢做吧,做事慢是有好处的,虽然我还是做不好,最起码我还能受到“勤快”的表扬。
所以一直以来,我在家人和亲戚里的眼里很“勤快”,不是个闲人。
不能闲下来,闲下来会受到指责,所以无论在哪里,都是坐立不安忙碌的状态,心里一点也没有愉悦感。
做为孩子时的我,心里其实是很想做很多事的,但是得不到肯定心里又很抗拒,最后用这种“沉默的拖延症”来应付。
成年后的我,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开始尝试改变。
但这个过程可谓是“艰难”了得,无论早上起得多草,晚上睡得多晚,我还是不能让自己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