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好好阅读,也很久不曾有过感触。于是今天读完《看见》,以及听完哈一的有声书以后,静静地让面部狰狞鼻子哆嗦了一会儿,还是情不自禁的吹响了擤鼻子的哨音。
看见
本来很久之前就想读《看见》,可是每次就算不知道要读什么书,也只有真正看见它的时候才会想起来要读。但一读便不能罢休的读完了,跟着柴小静一起看她成长,剖析自己的弱点,深深的感触于所有的以为在自己身上淡了许多的却不已忘怀的友情。
于我,曾经的确是比亲情重要的。又或者说亲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友情就是呛一锅辣子陪你走天涯。那时候的自己还是那个两肋插刀论兄弟,嘻嘻哈哈打闹不顾压力的小屁孩。每天的生活真的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后来就到了国外,上了大学。突然明白那种深深的黑夜里的独自的孤独感。本来以为自己是很坚强的无所谓的可以乐乐呵呵出关的人之一。也可能是机场发生的事是那最后一根稻草压倒防线,泪流满面心里溃不成军。
从那一霎那开始,从进入候机厅看到那些小伙伴开始,一个透明的网便开始筑成了吧。没有人在哭为什么只有我在哭。只好强忍着,脸上故作坚定,笃定的自己走到一个位子坐下。从那个时候开始,怕不认识大家,怕融不到圈子里,从高中长大的两年光阴不经意间磨走了自信。又或者,只是作为那一年全市唯一女生的我,太过于看重这样那样的隔阂。
于是那天半夜入住到寝室,和一群熟悉许久的伙伴们一同入住的时候,孤独感才铺天盖地的侵袭而来。可能第一次真正的没有了认识的同盟在身边,没有家在身边,生活圈要重新构筑,不安的焦虑代替单纯的快乐的更多。
所以才会很着急的把心附在所有稍稍临近或者温暖的那些地方吧。
慢慢的开始接受,反感,继而重新接受我不想得知却又知道不得不得知的外面的世界。慢慢的在每个晃晃悠悠蚊声缭绕的夏日里挥霍了几个月光阴。有段时间,感觉就是闷而不透明。闷而不透明。
朋友圈慢慢小了很多,抑或是关注圈小了很多吧。没有太多推心置腹的人,没有太多闲扯杂聊的精力,真的越来越像台湾看到的那只寄居蟹,轻轻探触这个世界,博他人脸色。却驼着一个不能轻易丢掉的壳。
所以才会在读到讲好朋友的地方猛的鼻子泛酸,想起来一根短短的巧克力棒掰成三瓣儿吃的当年;情人节带一兜巧克力给各个组员和后座同桌们吃满心欢喜毫无窘迫感的当年;求了左桌求右桌陪我去厕所到最后有个后桌男生听不下去陪我到厕所门口的当年;甘愿坐在球场旁边被球砸也不忘了花痴,冬天被冻的鼻头发红被说成像个小仙女一样的当年;闭目养神靠墙背课文被说好美啊再闭一下眼睛,后来扯犊子到被拿个直尺量微笑时嘴的维度的当年。高中那个年少轻狂的年纪,以教师子弟的身份不被记恨反而得了几个学期五好学生选票第一名,身居组长职位自以为责任重大一定要做最棒的那个组,每天嘴上挂着十几个名字哈哈大笑跟爸妈讲一路的故事回家,跟所有的哥们儿拼数学和聪明才智理科思维。当时就想,这就是我的青春吧。每天都以无数的期待去上学,看见他们就够了。
我曾经嘴最大,笑声狂妄名声远扬。年龄最小最不懂事,屁颠屁颠到处和事佬儿,而且数我说小话破坏纪律最多。
辣子呛的人泪眼婆娑。
归伊
本来以为,早就已经过了那个为哈利波特无限癫狂的年纪,以为已经可以淡然的把它收进八音盒里。发现那份感情还是一串自由的风铃。
这不是,起风了。
还是会流泪。虽然一边听那边绅士的男声朗读,一边想有些事逻辑上或者事情发展上解释不通啊,一边还是设身处境的哭了。有的还是那辣子。有的,就是牵制心里从没断过的一段。
喜欢哈利波特,从小学到现在吧。八九岁就开始了,牵挂着这个男孩儿比我大两岁,痴痴想会不会我也会收到一份信,有时候晚上洗脚看到盆子里的一只小虫也要滞滞的望半天,想那会不会是哪个小巫师变的,会不会是他们带来的礼物。
翻来覆去的看书,白天写作业偷偷看,打着蹲大号儿的旗号藏在衣服里面带到厕所偷偷看,晚上在被窝用那种上面亮着小红灯儿的装饰打火机的亮光看,夜色妖娆的几次借着月光看,后来住校每天给小灯充电藏在被窝看,冬天也竟然热的隔很久出来透个风。一遍一遍。倒背如流。
练就了一身听见脚步声飞快藏书的本领不说,大大提高了写作业与课外题的效率,读书效率,以及没有尽头的痴迷。那个时候还颇有一些不愿与人分享的小情绪,还坚信自己有独到的理解。书上所有的dan都被画上爱心。写过一沓儿信给演员。有时候都分不清究竟恋的故事还是现实。初三的时候,为此写了一整本文科作业本的文章。关于哈利波特,关于爱,友情,信任,一切的一切。
直到多年之后这几天听有声书,慢慢咀嚼原版字里行间的细腻以后发现它远比我小时候喜欢的情节复杂,摇响了风铃不说,一个人也可以有一千种看哈利波特的方式吧。
可能也夹杂了一丝丝对时间流逝的进一步感慨吧。尤其又看新闻上的艾玛,都已经耀眼到那么成熟。
近几年接受的碎片化信息越来越多,以至于很少的静下心来读一本书,那样充满热情的读完了。越来越浮躁,幼稚却不减当初。心里越来越乱没有方向,为这个年龄还依旧找不到方向而感到着急不已。其实想做的事很多,或是没有魄力,或者没有信心。
生活团麻一样乱着,再多的夸奖也是一时光荣之后慢慢灭掉。就像今年春节我人生中第一次去给亲人烧纸,看着那一团火最后剩下零星的火光,那几粒火光慢慢消失灭去,恍惚间真的有亲人在交谈。希望姥爷听到我在心里说的话罢。灭掉之后纸也全部烧光,盯着火光出神,偶尔尴尬的笑笑,心率在这个时候就会降到40几,突,突,愣神,突,突。
小时候何尝不是对着自己心圣的方向跪着乞求不要夺走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的生命不要死亡不要孤身一人孤独不要留下满屋子牵挂的书。直到去年暑假20周岁了不也是接到姥爷进重症监护的消息后悄然一人的时候哭着跪拜乞求生命和间隔的原谅。
可能就是那样,持续的压力,没有休息,紧张,压力,日复一日的枯燥和重复,达不到期望或者太多干扰。沤在一起变了质。
21岁了,终于在胡吃一气的空隙开始反省,静下心来慢慢想,成长在何处,成长之余丢失了的东西在何处。那稠惆浓浓的悲伤,又缘起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