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有个老师,经常喜欢说:走带你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仔细想想,好像现在我们都生活在知识的海洋里,准确的说是「 信息的海洋里 」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让这信息的海洋显得更加的波涛汹涌
一个人掉进海里,如果不会游泳,就得挣扎,否则就会淹死,而在互联网这片让人很舒服的海里,即不用挣扎,也不会淹死,在「信息的海洋遨游」的代价是时间,可能是 一小时 一天, 一个月,或三年五年,张爱玲说:「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便是一生一世,三十岁以后,十年八年只是指缝之间」
挣扎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只要闲下来,就想找点事情做,提升一下,今年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读书了
每天一有时间我就会拿书来看,买很多的书,一本一本看完了,好像懂点什么,但又说不出来,说不清楚,是我读书的真实写照
记得有一次,「晶姐半开玩笑的问我,你天天读书有什么用,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呢」
这件事情在我的心里留下很大的阴影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很傻,还是我看书不够认真.
从那之后我给自己定下目标:
一本书多看几遍,不要急,一章一章的看
看到好的句子和故事,一字不漏的背下来
把智能手机换成老人机,
用中午午休的时间来看书
在这个阶段看的书有:《穷查理宝典》《超越智商》《人类简史》《思考快与慢》《心流》《浅薄》《三生有幸》《这才是心理学》这些书看完了,能记住的知识寥寥无几之前定下的目标,一个也没完成,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改变
一只青蛙想跳到床上,自以为会跳就可以,但是高度不够又没有方法时,那么跳一个晚上也是白跳
作家蔡志忠在他的笔记里写道「人生不是爬斜坡,只要持之以恒,努力便可达到顶峰」「人生像走阶梯,每一阶有每一阶的难点,无法克服难点,再怎么努力都只能在原地跳,毫无进展」
人们往往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是找到问题的对立面进行解决,比如,冷了就多穿点 没钱了就像办法挣钱 觉得手机玩多了就少玩一点, 等等 当然这些方法可能有用,但仔细想想,这些都不是从本质来改变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个农夫,家里有个果园,有一天他发现果园里的池子臭了,并且死了几只鱼,于是他捞出鱼,把水排干,将池子低发臭了的淤泥清理干净,并且用水泥把池子低刷了一遍,忙活了几天,花了不少钱,池子终于不臭了,
但是过了两个月,又死了几只鱼,池子又臭了」怎么回事?
表明上的问题是池子发臭,底下有细菌滋生,然而本质的问题是,池子太深,流通性不好,底下水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从而使厌氧性的恶臭的细菌在池低迅速繁衍
其实只需要装一个水泵就可以解决问题
之前的我,总是大量的阅读,没有目的,没有目标,只是觉得要学习,报了许多学习的课程,钱是花了不少,却也没学会什么东西很多人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想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焦虑和欲望」是我们乖乖掏钱的软肋,被反复的利用.
直到我遇到《笨方法学写作》,没有速成,没有焦虑,有的只是科学的方法和持续不断的练习,陈老师是那样的朴实与真诚;「我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走上正确练习写作的道路,明白学习写作并非三天两日的事情,学习这门课程,不能给你的生活带来瞬间巨变,真实的写作平平淡淡,没有惊天动地,没有飞速跃迁,但它一定能融入你的生活,愿写作之于你,不是灵丹妙药,不是升级神器,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
4月11日,在《笨方法学写作》提交了第一次的作业,到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可以说,这次学习改变了我的方向,是《改变》一书中所提出的根本性的改变,第二序列的改变:
从阅读到写作
人总是很难控制自己,好像身体里住了一个魔鬼和天使,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魔鬼在主导我们的身体,大脑不爱思考,相对于写来说,阅读可以说是很舒服的一件事了,如果我还停留在以前的那个状态,每天可能就会以为读点书就是在努力了,慢慢总会进步,那可真是自己骗自己了, 自从开始学习写作之后,每天都会写好几张卡片「从阅读的信息接收,到写卡片的信息处理」
正如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坎德尔说的那样「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记忆而言,输入的信息必须经过彻底而深入的处理,要完成这样的出理过程,就得留意这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跟记忆中已有的知识,有意义的,系统化的联系起来,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作记忆中对信息给予关注,那些信息能维持的时间最多只有几秒钟,不会在大脑中留下任何痕迹」
」卡片写作就是对知识的深度加工
从无目的阅读到主题阅读
卡片写作,最小单位是卡片,从而给大脑降低了负担,但随着卡片写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发现,即使是一张卡片,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完成的,发现写卡片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行动
总是不想写,或者写着写着就想睡觉,总是想偷懒
另一个是
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怎么样精确的输入? 怎么样高效的输出?
这两个大问题激发了我很强烈的好奇心,
买了两个系列的书 心智系列 和西蒙系列 准备主题阅读
最小行动
以前的自己,看到什么都想学 ,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每每定下的计划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 都是想要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
改变一个人的不是有多大的理想抱负,而是每天点点滴滴的积累,就像曾国藩说的「用功不求过猛,但求有恒」每天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完成了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一次次的成功经验会增加信心.
写一张卡片就是一次最小行动,巴掌大小,用来智识生产再合适不过了,卡片是就是一个组块也就是记忆的最小单位。
比如尝试记住下面这几个字
「 有 渡 但 教 马 胡 将 山 龙 城 飞 在 不 鞍 」
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编码,要记下这些字是不容易的,毕竟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然而若进行有效编码之后,在很短时间内便能记住,而卡片的作用就是将知识进行有效编码,以便记忆和提取。
如果你读过西蒙的书就知道
所有的高手都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
想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高手,最少需要十年的时间需要5-20万个组块
自从开始关注最小行动之后,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 每天按排固定的时间写卡片,健身,阅读还用一个小的本子,来专门记录「 最小行动」
每次完成任务都会有很强的满足感
我是一个不聪明的人,练健身身体条件也不好,
学什么东西总比别人慢一点,做什么都很垃圾,很菜,哈哈 但是我相信
「笨拙的人往往有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