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新浪博客心理师金尚、公众号金尚小时空。
愤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亲子关系无论从权力、能力、力量上来看,都是严重失衡的,亲代明显处于强势,子代明显处于弱势。父母若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生命个体来参与家庭各项决议,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有决定权和选择权,当然是孩子之幸运。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父母来说,并没有这样的领悟。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向是父母本位,家庭里的很多事情,只能由父母说了算。包括孩子的喜好、交友、学习、穿衣、吃饭,再年长一点,选专业、择业、择偶等,很多父母都要进行过多的干涉和控制。并且,不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和不满,因为他们是“爱”孩子的,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弗洛伊德认为,性和攻击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欲望,我们的所有行为,其动力都来自于这两种力量。性,是为了建立关系,它驱动着我们走出孤独状态,并渴望与别人建立形形色色的关系。攻击,的确会令关系一时疏远,但它由此给我们留下了充足的个人空间,使我们可以充分地保留自己的个性与独立。(弗洛伊德)
性与攻击,听上去是一对黑暗的词汇。其实,可以换成另一套词汇:爱与自由。爱,拉近我们与另一个人的距离,使得我们不再孤独,并充分享受关系的温暖与美好。而自由的获得,离不开愤怒与攻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控制欲望,免不了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另一个人身上,而那个被强加的人,必须靠愤怒与攻击与强加者拉开距离,否则他就不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武志红)
更重要的是,别人一旦过度侵入你的空间,你就会产生愤怒。愤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你不可能阻止自己产生愤怒,也不可能没有愤怒,就像是你必须要吃饭一样。你当时没有表现出愤怒,只不过是暂时把愤怒压抑下去了。
愤怒,是一种本能、一种能量,如果能在关系中自然流动,一方能表达愤怒,另一方能接住愤怒,那么这个能量就会流动起来,气息顺畅,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就能够建立,愤怒自然被消融。而如果愤怒堵在体内,不能流动,就会变成一股暗黑的黑色能量。
太多的愤怒积攒在了心中,是一件很痛苦以及预后很差的事情。如果这个愤怒压抑得太多太久,一旦爆发,就会是毁灭性的,要么毁灭对方,要么毁灭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杀人犯以及抑郁症患者,基本上都是从小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观点、看法、意见、建议的乖宝宝的原因了!
内疚,多是未能表达的愤怒
内疚,在很多情形下,是愤怒不能向外,于是转而攻向自己的结果(武志红)。
70后、80后的童年和小学时代,因国情的需要,社会尽情的讴歌母爱。然而,这也许有些儿用力过猛,在我们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总认为父母都是对的,父母是神圣的,父母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些用力讴歌母爱的行为和社会现象,显然是不符合人类心理发展的。
如果在亲子关系中,母爱质量、父爱质量很差,甚至于有过躯体虐待和精神虐待,孩子对父母有很多的愤怒。但是,老师说母爱是伟大的、播音员说母爱是伟大的、报刊杂志说母爱是伟大的、电视连续剧说母爱是伟大的。但是,我还是有愤怒。社会道德我和超我道德告诉我,“我怎么能质疑父母呢?我怎么能对父母有愤怒呢?”于是我内疚了。
我的母亲在与我的互动中,总是在忽略我的真实需求,肆意地表达着她的伟大的”母爱”。
每次吃饭,在我已经吃饱很撑的情况下,又给我成盛了一大碗,然后对我说,“你看看妈妈做饭这么辛苦,你再多吃一点嘛”,我说我吃不下了,她消停了一会。半分钟后,又对我说,“再吃一点嘛”,我说我吃饱了。停了半分钟,又可怜兮兮地对我说,“你好歹再吃一点嘛!就算是给我个面子!”敢情我吃饭是为了认同她的厨艺和辛苦付出,而不是为了我真正是否需要。
有朋友、同学来家里找我,朋友在跟我说话的时候,母亲就拼命地凑过来,朋友一和我说话,母亲就赶紧过去搭话,一搭就没完没了,只要能扯的就不停的扯。就好像这是她朋友,不是我朋友一样。完了之后,把朋友说的话对我翻译了一遍,就好像我是白痴或聋子一样。等我说了话之后,又把我的话翻译一遍说给我朋友听,就好像我说的是外国语,怕我朋友听不懂一样。
我成年之后,住在市区,母亲偶尔会带给我一点土特产,每次总要用提篮装到最大承载量,而且坚决不用父亲或弟弟的电动驴帮忙,也坚决不打车,路上也坚决不会买水,一路又渴又累坚持自己带。来到之后,就不停地说她拿这个东西给我付出了多少多少,多么多么辛苦,她给我带的土特产多么多么的好,是天上有地上无的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搞得我好像欠了她一千万似的。
我一直很讨厌某个亲戚,因为在上学期间我向她借过几百块钱,后来虽然还给她了,但是她就好像自以为对我有天大的再生之恩一样。缺钱,找我;看病,找我;旅游,找我;借宿,找我;孩子不听话,找我;孩子在校的各种事情,找我。并且还经常对我的感情生活指指点点。后来,这位亲戚再找我,我就不再搭理。我母亲就使用了一个李代桃僵之计,某天给我送来一块猪肉,然后才告诉我,这块猪肉是这个亲戚买的。
母亲做的这一件件、一桩桩事情,每一项都让我愤怒到不可遏制,但同时,一个声音又会对我说,“我怎么能对母亲愤怒呢,她是我母亲啊!”然后,我就又陷入了无尽的内疚中。这种分裂的感觉实在是太痛苦!
抑郁也是未能表达的愤怒
有个大学男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于是闲赋在家两年。父亲天天对他说:“读了那么多书,还在家吃闲饭,你怎么不去死!”母亲天天对他说:“我白养你了,本指望你光宗耀祖,谁知你却是丢人现眼!”姐姐天天对他说:“你就是懒,就是得了懒病!”结果,有一天这个男生自杀了,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医院救活。
在医院急救病房醒来之后,男生一直重复着一句话;“我没有用,我没有出息,我不配活着………….”
很明显,这个男生是抑郁的,对父母是有愤怒的,但是为什么愤怒他人,不去攻击他人,而来攻击自己呢?
因为“都是你的错”,在亲子互动中,这是父母对孩子最有杀伤力的一句话。对于没建立起稳定人格的孩子来说,这是毁灭性的核导弹。孩子都是自恋的,孩子会天然地以为周围所有的一切都因自己而来,一切美好、幸福的事情是自己带来的;同样,一切糟糕、毁灭性的事情也都是自己带来的。父母投射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认同什么,这就是投射性认同。
孩子对父母愤怒的情绪,不能也不敢表达,也无法释放和宣泄。当痛苦大到受不了的时候,孩子就会使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于是,自我就被分裂成了两个。一个自我,向父母表达内疚: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是有罪的。另一个自我:对父母的愤怒有如洪水滔天、连绵不绝。
如果,你正在一面有着强烈的罪恶感,另一面又有着强烈的愤怒感,要知道,这是你因为你曾经受到过父母不公正的对待。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你没必要为他人的错误埋单。
对他人有愤怒,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怼回去,哪怕这个人是你的父母。如果你还没有建立起这个新的内在关系模式,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宣泄途径。
心理咨询的人偶宣泄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在心理咨询中心,通常会有一间专门用于宣泄的房间。里面四周用软泡沫填充,中间有几个用塑胶或硅胶或充气做成的人偶,你尽可以把这个人偶想象成让你愤怒的人,进行拳打脚踢,必要时可以给人偶戴上那个人的面具。
如果你觉得去心理咨询中心的宣泄室很贵,可以摔打家里的枕头、被子、不倒翁等这些摔不坏的东西。
如果这些东西还是没有感觉,可以在淘宝上购买减压的“捏捏乐”或“海螺”。所谓“捏捏东”,就是用软硅胶做成的一些小动物,捏上去会产生快感和释放感的东西。所谓“海螺”,就是把你要骂对方的话,对着海螺讲了,这个海螺就像个回放机一样,回收了你的愤怒。
如果以上方法还是不能释放你内心的愤怒,可以买个沙包挂在家里,随时拳打脚踢,必要时可以给沙包戴上面具。
当然,这些宣泄方法都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真正的释放愤怒,还需要从内心层面进行梳理,这可以从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课程,或者心理书籍来达成。
金尚,壹点灵平台心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首批认证心理督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教师。2018年1月出版《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