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在死后都会因为生前做了好事而被封神。其中三国的有名将领关羽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民间对于关羽的称谓有许多,例如“关公”、“关二爷”、“关帝”等。
关羽其人
关羽无论从正史还是演义之中,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关羽是一个盖世英雄。刘关张桃园结义,刘备显示了其作为领导人的才能,关羽则拥有作为武将的天赋,而且还是一个忠肝义胆之人,这些都可以从他日后的事迹看出。《三国演义》就曾写道:"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这是他英勇的表现。
《三国志.蜀国传》中记述:“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曹操曾下重金挽留关羽,但关羽不为所动,曹操的部下想要趁机杀掉关羽,但是曹操放了关羽一马。而在华容道之时,面对忠与义的选择,关羽还是义字当先放了曹操,这是关羽义的表现。
忠肝义胆固然值得敬佩,可是这与神还是有差距的,而这个人和神的跨度并不小,那么在史海中沉浮千年,关羽是如何由一个武将变成现代的神呢?
关羽被封武神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关羽在民间都被称为什么神。关羽是“关圣帝君”,“武财神”、“武圣”,“这个武圣”可不得了,与“文圣”孔子齐名。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开始信仰关公。到了明代,当关羽成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之时。关羽从一名武将最终飞升为人们共同信仰的神,直到今天在很多地方也都盛行。人们信奉关公,认为他能主宰人们的福禄寿。古代科举之前也要拜关公,除此之外,关羽还能治病除灾,驱邪避恶。
仔细分析一下关羽的这些封号,首先,关羽作为武将,后世人们给他“武王”或是“武圣人”的尊号并不奇怪。其次,说他能避邪驱恶、治病除灾,这可能也与关羽身为武将有关系,因为他能给别人带来一种安全感。历史记载当中关羽身高八尺且十分威武,面色泛红有着长长的美髯,从面相上来说是一位昂藏八尺的血性男儿。这样的面相也能给人一种威慑力。但是关于科举和寿禄则相差太远了。
关羽被封财神
除此之外,关于作为一个神,他还有一件令许多人羡慕的法力,那就是财神。中国古代的财神主要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陶朱公、范蠡,这并不奇怪。范蠡作为一个经商能手代表财神并不为过。另一个武财神就是关羽,一介武将又如何能与财富扯上关系呢?
其实,这也与关羽忠义的武将形象有关,因为人们都敬佩和害怕他的威名,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而人们也希望商贾们坚守诚信交易,于是关公成为正义的维护者,他那把青龙堰月刀从不离手,时刻在警示世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关羽从武将到神的跨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地升迁。虽然历代都在不停地为他晋封,一开始他的头衔只是王,这与孔子的文圣有很大一段距离。真正让关羽成就武圣的是在明朝,万历二年十二年,关羽被晋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又改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此时他的封号是帝,明朝末年才真正成为“武圣”,这时他已经成为真正的神了。
那么关羽在明朝为何能有如此的跨越呢?因为元末明初外族当政,文人备受羁押,社会需要一个维护正统道义有力的形象来维持皇权正统学说。而关羽自身的志勇忠义原形可塑性很强,于是关羽在沉寂了几百年之后,被民间重新推到了史海的浪尖之上。关羽忠信礼义具备的全才形象,无形之中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中国人把关羽推崇为神也不足为奇了。